社会转型期乡土“三苦”——论台湾戒严时期乡土小说关于农村衰弱的叙事The ‘Three Bitternesses’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On the Fictional Narratives on the Decline of the Rural Villages in the Martial Law Period in Taiwan
余荣虎;
摘要(Abstract):
从1949年到1987年,是台湾历史上的"戒严时期",期间台湾社会经历了多重转型:从"日化"转向"中国化",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本土化到"西化"。此时的乡土小说深入细腻地描绘了转型期乡土社会经历的"三苦":贫穷之苦、农业衰退之苦、乡下人进城之苦,体现了写实主义的文学精神,而写实主义的文学精神以及与之相关的形式、风格与戒严时期特殊的政治环境是相抵牾的,作家们在重重压力下,艺术地呈现了真实的农村、真实的社会心理以及作家本人内心的困惑与忧思,因而这些小说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有超越现实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KeyWords): 台湾戒严时期;乡土小说;乡土三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项目编号:苏教师(2014)23号
作者(Author): 余荣虎;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19)陈铭福:《台湾农业机械化与农村经济建设之研究》,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1年版,第1页;第25页。
- (2)张系国:《地》,《张系国短篇小说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0页。
- (3)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 (4)叶石涛:《台湾文学史纲》,高雄:春晖出版社2007年版,第177页。
- (5)沈从文:《长河·题记》,《沈从文全集》第10卷,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 (6)徐义君主编:《当代台湾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第47页。
- (7)许倬云:《台湾四百年》,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21页。
- (8)(10)[英]雷蒙·威廉斯:《乡村与城市》(韩子满等译),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第254页;第392页。
- (9)王德威:《台湾:从文学看历史》,台北:麦田出版社2014年版,第289页。
- (11)[德]恩格斯:《1844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04页。
- (12)杨青矗:《新时代》,《绿园的黄昏》,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7年版,第219页。
- (13)1970年代中后期,随着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农民进城日久,有不少作品采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进城农民的新生活,如杨青矗1978年出版的小说集《工厂女儿圈》,内含8篇短篇小说,多写女工的心酸血泪,亦写她们的幸运和快乐。至1980年代,农民进入工厂之后的待遇、工作环境、升迁、调薪等问题都引起作家的关注,1984年在高雄召开了相关作家、学者专题座谈会,参见:《工人文学的回顾与前瞻》,《台湾文学入门文选》(胡民详编),台北:前卫出版社1989年版,第254-276页。
- (14)[加拿大]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译林出版社2016年版,第408页。
- (15)平均值为笔者根据该著所列数据计算所得,其他数据为直接引用,参见陈永山,陈碧笙主编:《中国人口台湾分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79页。
- (16)(17)黄春明:《黄春明作品集》第4卷,台北:联合文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4页;第59页。
- (18)履彊:《沉郁之外》,《小说潮---联合报第六届小说奖作品集》,台北:联经出版社1982年版,第22页。
- (20)(22)(23)周策纵:《文史杂谈》,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版,第185页;第13页;第67页。
- (21)李拙(王拓):《廿世纪台湾文学发展的方向》,《台湾乡土文学讨论集》,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第127页。(以下引自该书的均出于同一版本)
- (24)(25)张道藩:《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台湾乡土文学讨论集》,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第821页;第825-826页。
- (26)林信男:《无知之恶与有知之恶》,《台湾乡土文学讨论集》,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第419页。
- (27)彭歌:《不谈人性,何有文学》,《台湾乡土文学讨论集》,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第248页。
- (28)王文兴:《乡土文学的功与过》,《台湾乡土文学讨论集》,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第5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