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紫
<正> 棕色的头发,湛蓝的眸子,一双白玉般的手臂撑在特等观台的栏杆上;那抹着红膏的口唇嫣然一展,露出两排贝壳般的粲齿,向她身旁那个两撇胡子的绅士,笑得那么妩媚。…… 是的,就是她!曾经这样对我笑过——当她站在画架的前面,斜阳的光晕饱满地从阿答屋的木窗外照进来,照着她那美丽的裸体,胸脯上有一颗小小的黑痣,象一只小苍蝇飞歇在上面,那是我永远不会忘记的! 但刚才,我兴奋地挤开人缝,走近台前喊着:
1986年02期 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 郝龙
<正> 来到本城教书不到半年,华埠的几家中国菜馆就已经被我走熟了。大吉茶楼、凤凰居的点心、福州馆、四川苑的地方菜、老利楼的海鲜,俱在本城声誉卓然。不过我自小便嗜鱼虾,所以七、八家中,我就独钟老利楼了。 巧就巧在老利楼竟也是潮州府人氏,恰好与我同乡,所以在我成了常客之后,东主父子,几乎与我无话不谈了。每次我一在店堂门口露面,收帐的阿
1986年02期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三毛
<正> 那几天海浪一直很高,整片的海滩都被水溺去了。红色警示旗插得几乎靠近公路,游人也因此绝迹了。 我为着家里的石头用完了,忍不住提了菜篮子再去拾些好的回来。 其实,那天早晨,那个人紧急煞了车从路上往海边奔来时我是看见的,还看见他举着双手,我茫茫然的看了他一眼,觉得这跟我没有关系,就又弯下腰去翻石头了。 再一抬头,那人已闪电也似的奔到我面前来了,他紧张的脸色似乎要告诉我什么,可是他却来不及说话,抓住我的手返身就跑,我踉跄地跟了几步。几乎跌了一跤,乱扭着手腕想从这个陌生人的掌
1986年02期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翁奕波
<正> 一朵轻盈洁白的云,从人欲横流的尘世中升腾上来。它,是那样清新,那样纯洁,那样空灵。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作品,就是一朵朵这样的云,它,是一种超凡脱俗,返朴归真的美。读三毛的作品《石头记》,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她对这种美孜孜以求的足迹,领略她忘我求索的情趣。 作者以散文诗般优美的文笔,娓娓动听地描述了她与丈夫荷西在遥远的异域婚后的一段生活经历。没有惊人的夸饰,读者却能格外亲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美如痴似狂的追求,如奔腾浪花般锲而不舍
1986年02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方北方
<正> 1 这不是一篇使人感伤的哀惋的故事,而是一部关于马来亚从抗日时期到积极展开独立运动的时代插曲。 当你还没把故事读完,你看到主人翁的遭遇,或许可能为他洒下同情眼泪;然而当你把它读完,你可能把泪渍拭掉发出会心的微笑,甚至对国家提高一份热爱的信心。 要知道故事的起因,必须从印度青年三米说起。 提起三米,在战前,你也许常常在今天的新加坡女皇道见过他,因那些日子他时常喜欢在海边的长堤散步,或者在二十年前,你是位参加保卫麻河的抗日分子,你也可能看见被日军盒子炮轰伤了腿的三米,是那么刚强与英勇;或者是最近,你在麻坡河畔,看到三米从遥远的印度前来寻访未婚妻的
1986年02期 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6k] - 周灿
<正> 林素珊到达目的地时,只比约定的时间早了十分钟。参加过一次面试之后,她学乖了。征聘职员的公司,只会为自己打算,完全不照顾到应征者这方面的问题。比方上一次,林素珊去应征另一份工作时,公司方面指定她在上午八时半到达会议室,但是当她提前半小时赶到公司的大门口时,才发觉大门居然还没有打开。一直到了准准八时半,大门才开了。接下来的半小时,她就那么紧紧张张地坐在会议室里,看壁钟的长针,象垂死的病人在走路似的,慢慢地移动着,移动到九时零五分的时候,才轮到她;而她只不过排第三个。真是岂有此理!要是知道要等那么久,她就不必连早餐都不吃就象参
1986年02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朱辛
<正> 又是届临雨季,天天下雨,尤其在入夜之后,一晚,两晚,三晚…… 才是晚上七点多,我和孩子们在楼上看电视,忽然,下面传来一阵急骤的敲门声。 “笃,笃笃!……”还夹杂着凄厉的呼唤:“快开门哪!救救我……” 我三脚两步走下二楼,女儿也跟着走下。 “快快开门,救救我呵!”这震人心弦的求援声调,再次冲进我的耳鼓。
1986年02期 4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三苏
<正> 且说战后的太平山下,耸人听闻的新闻,真是罄竹难书。最轰动一时的三狼绑票案,至今许多人的记忆犹新。当时报章上不断的报导警方对于破获三狼案,已经把握了线索,可是那三狼却还在喝茶看报,暗暗笑猪肚皮。三狼之中,那一个著名的“黐须灿”是摄影场的小化装师,以专门负责替大小明星们把胡子贴在咀巴而驰名。有一天,他在影棚化妆室里和一个大明星贴胡子时候,明星们在说着三狼案件,有些人在大骂绑匪没有良心,竟然撕票;有些人却唱反腔,说那几个绑匪本领真大,做案
1986年02期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 珮琼
<正> 其一 不觉已深夜 窗外孤傲的街灯 已披上雨纱——朦胧又病黄 千多年来的循环 唐雨可曾落几回? 窗内对著诗本发楞 不知明日办公之余 如何解说 静觉夜来风雨声 既古代又现代的感受?
1986年02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杜南发
<正> 蓦然回首,才感觉到海岸真的已经远了。 我们的四际,已是那永远险恶而迷人的海洋,如同我们激荡的生命,起伏不停,不停起伏,无论你在哪个位置,极目处,总是那永远模糊而冷漠的水平线,在那儿冷冷地瞅着我们这一路挣扎颠簸的航程,现实而残酷地向我们展示那对生命的渺视,而且,还用那凛寒而粗糙的海风,一再吹干我们在甲板上涌出的满身热汗和无奈的泪水。
1986年02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陈贤茂
<正> 新加坡华文文学从诞生到现在,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六十多年来,新华散文一直坚持着写实主义的传统,出现过不少名作佳篇。 六十年代初,在西方现代主义和台湾现代诗的影响下面,新加坡也出现了一批写现代诗的青年诗人,并且爆发了一场历时颇久的“写实与现代”的论争。到了七十年代,现代主义也侵袭到散文的领域,因而产生了一批表现手法颇为独特的散文。杜南发的《海上》,就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1986年02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 李成
<正> 记不得是哪一位作家说过这样的话了:只有耐得住孤独和寂寞的人才能够获得成功。等到你作为一名异乡人在纽约茫茫的人海中飘零数载而又一事无成的时候,便会知道获得成功不易,而耐得住那种刻骨铭心的孤独与寂寞就更不容易了。 每逢下班的时刻来到,踏着夕阳中瘦长的身影,你常常要身不由己地随着人流来到四十二街上的大中央地铁车站内。前面、后面、上边、下边,到处是人。男的,女的,白的,黑的,搂着情侣的,挟着公事包的,除了你之外,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地,各顾各地低着头匆匆赶路。南来,北去,
1986年02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柏杨
<正> 大家一提起日本人的“大东亚共荣圈”,都会生气。日本人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侵略者,认为仅靠开枪开炮,就可以“八弦紘宇”。不过,我们也得承认,日本人对亚洲国家的了解,远超过各国对自己的了解。一九三○年代,日本人对中国东北,比中国还清楚。对马来西亚、新加坡,比英国还清楚。对印尼,比荷兰还清楚。对菲律宾,比美国还清楚。以致日本佬愤愤不平,认为有权收归已有。 日本人为了打邻国的歪主意,而去苦下研究工夫,使人跺脚。如果抛开这一点,而仅就他们对邻
1986年02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巴尔
<正> 编辑部来的年轻人 在泰华文坛默默耕耘的芸芸众生中,真正了解泰华文坛的情况,以及每一个作者生活面貌的,莫过于在香港、台湾、新加坡和泰国出版了近十部小说集,字数总共超过数百余万字的中泰翻译工作者:沈逸文了。 一九七九年的冬天。我怀着一股热爱文艺的傻劲,顶着不寒不暖的季节风,赴《新中原报》编辑部会议厅,参加了《新中原报》举办的副刊作者茶话会。
1986年02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 迟轲
<正> 月亮是美的;不过月亮不能自己发光。它要靠太阳对它的关系;向着太阳和背着太阳结果是完全不同的:一个闪亮一个漆黑……。而当这样一种奇异的形象并列着呈现在你眼前时,会引起你多少的遐想与哲思? 这或许正是刘国松的艺术耐人寻味的地方。 而且三个圆形的重叠、分离、大小、黑白的对比关系,构成了非常独特的几何样式。这正是近代和现代西方艺术家曾孜孜以求
1986年02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