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辉英
<正> 1 摄影室前一片沸腾。 黎欣欣好不容易从万头钻动中挤了过去,顺口问了站在人堆外围探头探脑的新来的刘念台: “谁呵,这么轰动?” 刘念台腼腆一笑,含糊地说: “不知是谁,在拍内衣广告,听说几乎是全裸的。” 黎欣欣“啊”了一声,捧着手上那叠重死人的调查文件
1986年03期 4-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 峻径
<正> 随着台湾工商业的发展和竞争,为商品作宣传的广告业也在蓬勃发展和愈演愈烈地竞争。这种竞争是在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舞台上进行,因而这个行业“多姿多采是它的枝叶,无情却是它的根髓。” 身在广告圈内的职业妇女,由于社会地位低下,即使是富有雄心壮志,犀利狠辣、能力超群的“女强人”,也难以生根立足,在互相倾轧之中,最后不免败下阵来。中篇小说《红尘劫》中的主要人物黎欣欣的遭遇,便是生动、形象的写照。
1986年03期 2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欧阳子
<正> 美莲和保罗说了再见,走回到宿舍里她的房间时,电话铃正响着。她把手里的书往床上一扔,拿起电话筒。 “哈啰?” “哈啰,美莲,”佳玲的声音。“今天晚上你过来吃饭怎么样?我知道你许久没尝过中国菜了。” “噢——哦——”美莲迟疑片刻。“那是真的,我好久没吃到中国菜……可是,佳玲,今晚我恰好脱不了身,我有这许多功课……。”
1986年03期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 蔡敏
<正> 欧阳子是六十年代台湾现代派的重要作家。她深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以“冷静分析的手法,从事心里之写实”知名,被称为剖析人类心理的“外科医生”。欧阳子小说最为人称道的,是她那圆熟精美的艺术技巧。她善于在民族传统的白描叙事中,揉进多种西方文学的艺术技巧,以古典主义的“三一律”规范作品,以旁观者冷静的态度和简朴的语言描摹各式各样的人性,以“外科医生”犀利的手术刀解剖人物在特定情形下的心态,给人强
1986年03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叶曼
<正> 小张之被称为“小”张,不是因为他的个子小,年纪小,而是因为他有个孩儿脸,滚圆的,红润的,和一颗赤子心,天真的,激动的。 小张在国内一个大学读完了法律,做了两年事,正赶上日本投降,随着中国检查官来到日本,在远东法庭上作个书记。远东法庭结束了,他准备去美国深造,在等护照的时候,他的一个高年同学老王,在九州的小仓开了一间律师事务所,他和小
1986年03期 34-3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柳舜
<正> (一) “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七月的炎阳,灼痛了华伟先生白中透红的皮肤,颗颗汗珠沿着额角滚下来,涉过淡黑的鬓发,滚落在握着麦克风杆子的右手背上。 “看啊,这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同学们热烈来参加敝报主办的中小学生写生比赛。首先,本人在这里表示万二分的欢迎!”
1986年03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潘荣礼
妹妹美如仙女,没有参加中国小姐竞选的原因是胸部平坦得有如麦帅公路,而人家小姐的却好像横贯公路那样起伏不平,所以决心到台北……
1986年03期 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 柯原
<正> 方块字,对于西方人, 确实神秘莫测,难写难认; 方块字,对于华夏人, 却跃动着五千年文明的异彩, 散发出故乡土地特有的芳馨。 这是一串金色的钥匙, 能开启华夏民族心灵之门, 那黄河的蜿转金涛, 三峡的波光云影,
1986年03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寒松
<正> 椰月,照在唐人街上 照在北桥的拱门下 污水河中,停泊着 一叶待驶的扁舟 大排档喧嚣的醉语
1986年03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曾敏之
<正> 早就有人赞美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有幸在诗国中受熏陶达数十年之久,因而嗜读古典诗歌。从四十年代算起,一位挚友赠送给我的《全唐诗》线装书伴我度过四十年风风雨雨的生涯,直到如今仍珍藏在身边,由此可见嗜读成癖的程度。有不少名家之作,可以背诵得琅琅上口,这对于欣赏及试作很有帮助,这也是流传不衰的“背得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的一种验证。
1986年03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阿浓
<正> 几部以青少年问题为题材的电影,票房纪录都很不错。看来这一类的片子,还将陆续上演。因此,分析一下它们的某些特点,让看过戏的同学多想一想,仍是合时的。 其中最卖座的一部,也是特点最集中的一部。让我们拿它做代表来谈谈。 特点之一是片中的问题青少年都有一个问题家庭,影片把父母们的面目写得可憎可厌,孩子学坏
1986年03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乐融融
<正> 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在九龙富都酒楼,经香港儿童文艺协会会长何紫先生的介绍,认识了阿浓先生。 阿浓,原名朱溥生,江苏泰兴人,1934年生于浙江湖州。1947年随家人由沪赴港定居,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业余写作三十年,在香港报刊上撰写好几个专栏,拥有大量读者。近年来出版有《点心集》及其二集、《一刀集》、《浓情集》、《铁咀鸡》、《青果一集》及其二集,与他人合集的《三人行》、《比蜜糖还甜》、《瘦日子变
1986年03期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梦竹
<正> 江丰同志生前在刘国松教授北京画展的图录上,曾经这样地介绍他:“刘先生在艺术上别具只眼,有胆有识,不甘于墨守成规,他孜孜不倦地精心研究传统,并从中理解另辟蹊径的必要性。他的笔法多样,风格别致,清新隽水,迥异时流,独树一帜。” 刘国松教授十四岁开始画传统的国画,十九岁进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二年级时,有机会接触到西洋绘画,曾为西洋画那种缤纷的色彩,多样的
1986年03期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