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春明
从养女到妓女,她象一朵雨夜花,备受欺骗和摧残。她渴望有一个亲生的儿子,以追求人格的尊严,并寄托生活的希望。因而她第一次带着真实的感情接待寻欢的青年渔民。 她终于怀孕离开了渔港娼寮,回到了偏僻而亲切的家乡。结果,她如愿以偿,有了一个没有父亲的儿子。 但,生活的希望在哪里?她,带着儿子,去寻觅,去问茫茫的大海……
1987年01期 4-22+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 翁光宇
<正> 一曲《雨夜花》,诉不尽挣扎在台湾社会最底层的神女的斑斑血泪。梅子、莺莺的不幸,只是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无数风尘女子的一个侧影。在当代台湾文学中,反映此类题材的作品不少,如李乔的《孟婆汤》,杨海宴的《矮屋檐下》,曾心仪的《一个十九岁少女的故事》等,都是透过弱女子的不幸,揭露台湾社会的阴暗面,以引起人们对弱者的同情和怜悯。我们从这个窗口,亦可窥见台湾社会在斑斓色彩外衣掩盖下的痈疽,以及那些制造“无烟工厂”悲剧的上层社会的腐败和无能。这就是此类作品的认识价值,《看海的日子》亦如是。
1987年01期 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卢岚
<正> 王立站在窗前,看着阴沉的天色。外头秋雨绵绵,阵风时起,风又卷着黄叶,在空中飞舞。路人蜷缩在伞子底下,来去匆匆,他仿佛听到他们急促的脚步声。声音越来越近,细听,原来是从木楼梯上传来,有客人到。这样的天气,有谁来? 午餐后桌面凌乱,他连忙撤去搪瓷小煲,面包屑来不及清理,人已推门进来,那是张曼丽,个把月前,他们在卢浮宫前的杜热丽公园相识。一个来自香港,一个来自中国大陆,但都是穷学生,俊男俏女,正好是相逢何必曾相识。
1987年01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贺天
<正> (一) 古谜有以杜牧的“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射石人一,“石人”者,是灯谜的术语,就是“红楼梦”书中的人名,因红楼一书,又称“石头记”故得名。此谜的谜底是“探春”,也真是好谜。因“借问酒家何处有?”一句,是探听的口气,其所探听的东西并非俗物,而是“酒”,酒又射春,所以一定就是“探春”。 至于“大地春光”射“千家诗”一句,先别把“春光”解释作“明媚的春景”,更不可“想入非
1987年01期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李硕儒
为了寻觅患难中的恋人,他走遍天涯海角。在大西洋海边的一间酒吧中,漂亮的黑舞女对他一见钟情,愿以身相许,但他“心灵的天空中,只有一个太阳,就是他初恋的女友……”
1987年01期 30-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 谢增泰
<正> 西洋汉学专家 抵泰研究潮乐 我这一生有一个很奇怪的遭遇,在无意间结识了一位专门研究中国民间艺术的洋人,并且和这位荷兰籍洋人成为好朋友,甚至因为他的爱好,而跟着他学会欣赏潮州家乡艺术。 我和同庚友人龙彼得教授初次认识,是在一个十分凑巧的机会,当时是一九六八年中秋节前的一个星期日,我在丽的呼声华语部工作,正与同事磋商某些事务时,一位洋人走进办公室来找我。
1987年01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晓风
他是一个艺术家。一个科学家向他介绍了一个年轻而贞洁、貌美而有教养、世界上最完美的女人作为妻子。她具有好妻子的一切条件,而没有人性的弱点。 可是,他和她为什么婚后没有真正的爱情和幸福?为什么她对那堆瓶瓶罐罐如此动情?…… 奇特的人物,奇幻的情节,引人入肚,发人深思。
1987年01期 41-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3k] - 李小松
<正> 一、酒楼小姐 假如没有和香港酒楼小姐接触,自然会引起许多误解,实在冤枉。我旅港期间,先后参加过多次大小宴会,凡所见到的,倒觉得她们有许多东西值得学习,她们应该得到尊重。 一晚,十位老学生在尖沙咀的佛笑楼为我“洗尘”。房间里有三位酒楼小姐,一式蓝绒衣裙,薄施脂粉,都举止端庄,谈吐大方文雅。两位年轻的立门左右侍候,较年长的专侍接待。我们坐下,这
1987年01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吴岸
<正> (一) 我驰骋十万里 我飞越五千年 脚下是黑色的大漠 耳边掠过塞外的长风 远处 那恒不熄灭的 是古黄河灿烂的初光? 当三叉戟开始下降 长安 你可听见 来自淼淼南冥外莽莽丛林的
1987年01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黄东平
他和她——穷愁潦倒的夫妻,带着友情和求助的希望,登门拜访经商致富当头家的老同学及他的太太。可是,出人意料之外,他俩得到的是冷遇、嘲讽…… 为什么同学之间“隔着不可逾越的界限”?
1987年01期 58-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 韩玉珍
<正> 收去,收去 一丝不剩下 去了的时光 百千个笑声的黄昏 所有的跳跃的早晨 热情 焦躁 温柔 宁谧 温暖与寒冷
1987年01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鱼骨
小时候大家都叫他鸡仔饼。他也认为投胎成一个妓女的孩子,人生是注定失败了。十七、八岁时却时来运转:阿威引荐他加入了“竹叶青”私会党。这天,“大哥”带他们打劫银行运款汽车竟出乎意料的顺利!然而……唉!接着,又干了一次绑票,弄回来才发现并不是要绑的洪大洋。两周后他突然被捕了,而且心安理得地坐到铁窗下。他的匪徒生涯算不算失败呢?好在有按摩女郎梦妮挂念着他……
1987年01期 66-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 韩玉珍
<正> 风!唉,你这不速之客 你可真胡闹 你怎么这么粗鲁而且轻佻 你掀起了我的窗帘 你翻开了我的书页 你吹散了我的头发 还一个劲儿把我拥抱
1987年01期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里程
<正> “我叫李存葆,您就是来采访我的记者先生吧?” 我匆匆赶至事先约好的餐厅里,正在举目四顾,却找不到应该在这里碰面的人时,一位身高将近六呎的黑脸膛东方大汉冷不防地从人群中冒了出来,用浓重的山东土腔向我打招呼。 时间,一九八六年五月,地点,纽约曼哈顿华尔道夫大饭店对面的一家豪华餐厅内。他和我,是夹杂在这些衣冠楚楚的西洋绅士淑女中间仅有的两个东方男子,难怪他一下子就发现了我——或许是他曾当过侦察兵的缘故。至于一
1987年01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汉闻
<正> 一 忠扬,一个沉默了十六年的星马文艺评论家,近年定居香港,重新登上了文坛,再次表现出他的文学才华! 忠扬,原名陈鸿举,另有笔名陈熙、吕珊等,一九三八年生于新加坡。早在六十年代初,忠扬已经驰名于星马文坛,以擅写文艺评论著称。不久前新加坡出版的《星马华文作家群像》一书,曾把忠扬称誉为‘评论界的翘楚”。
1987年01期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刘虹
<正> 从第一次见面,就让我引颈而惊——那一口流利的汉语普通话,那书写规则的汉文讲稿资料,以及后来在中文系讲堂佩佩而谈,旁征博引、妙趣横生的演讲,特别是背诵唐诗宋词时,所表现出的对中国文化的热衷关注悉心把握,都使我这个中文系毕业的中国青年不能不微微自惭而对他刮目相看了。
1987年01期 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易梵
<正> 如果说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那芽笼士乃(Geylang Serai)就是新加坡人种博览馆了,只有在这里才足以表现出我国种族间的融洽,谅解与尊重,尽管牛车水如何热闹非凡,白沙浮如何灯光灿烂,但是依然不能洞悉新加坡人的精神,只有芽笼士乃才足以表示出这些优点。如果我是一个旅游引导员,我一定要将机场上刚莅临的观光者引导他们参观我们的芽笼士乃——一个值得新加坡国民自豪的地方。一个代表了多元种族和谐共处,相亲相爱的地方。这些都不是牛车水,白沙浮所能看得到的。
1987年01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