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 归去来兮

    谢裕民

    <正> 历史性会面 大哥回来了! 我生平还是第一次见到他。兄弟俩第一次会面,以为会有什么历史性的感人场面,谁知道事先的想象和紧张都在见面后化作平淡与生涩。 当爸拍着我的肩,引导我让大哥认识说:“哪!他就是细弟——继祖”的时候,我竟象在公司里,上司替我介绍客户般,自然的伸出手来,堆挤着脸上的笑容,尝试驱走大哥走出机场

    1988年01期 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 繁华边缘

    李永乐

    <正> 我对声音有特别的敏感。 那些熟悉的声音,象匍匐在心灵深处的一把琴弦,偶然触及,便轻轻涌动起来,海浪般,绵远而翻腾不息地,挑起许多陈年的记忆,叫人感动,不能自己。 即使是一张发黄的旧照,不也是一段真实的记录?更何况声音是不会褪色的,只要一经撩拨,便浪花似地活了。

    1988年01期 16-1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 对传统的怀恋与对现实的省思——读《繁华边缘》和《归去来兮》

    陈贤茂

    <正> 感谢新加坡《联合早报》总编辑黎德源先生给我们寄来了金狮奖的获奖作品,使我们有机会读到新加坡的最新华文佳作,了解新加坡的文坛新貌。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只选登了小说组和散文组的两篇第一名作品。凑巧的是,两篇作品都有相近似的思想内涵,都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淡淡的怀旧情绪,以及一种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加速西化所带来的心理负荷和疲惫、厌倦的情绪。

    1988年01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观今古之通变——台湾现代诗的散思

    翁光宇

    <正> 台湾现代诗,这艺术的精灵,在各诗人魔杖点化下,如孙悟空七十二变,不断翻新,是耶?非耶?难以一言尽之。 宋·魏庆之编《诗人玉屑》卷十论“奇趣”引苏东坡语曰:“诗之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洛夫在他的多篇论文中反复强调,诗必须“以小我暗示大我,以有限暗示无限”,“从荒谬的情境中现出真境”。苏东坡的“反常合道”的“奇趣”说,和洛夫的“似谬实真”的“暗示”论,实在一脉相通,虽然他们相隔千载,流派殊异。据此,我想到,在众说纷纭的新诗“危

    1988年01期 21-2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香港生活的多棱镜——论白洛的《香港一条街》

    饶芃子 ,黄仲文

    <正> 香港作家白洛的作品,内地读者不会太陌生。近几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的《一九八一年短篇小说选》、《一九八三年短篇小说选》都收入他的短篇小说。一九八四年花城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瞑色入高楼》之后,又把他的一些短篇小说结集为《香港一条街》出版,献给内地的读者,这对于内地读者了解和认识香港的现实生活,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1988年01期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 多元化的样品——八十年代香港小说选析评

    黄维梁

    <正> 前 言 一九八六年六月初,一个名为“中国文学的大同世界”学术研讨会,在西德的莱圣斯均(Reisensburg)举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六、七十位学者和作家参加。会后大家认为应该出版一本当代世界各地中文文学选集。经过多番商议,决定了选集的范围——小说,以及其他种种细节。这本小说选收录六个地区的作品,各区由专人负责编选工作,编辑者都是研讨会的与会者。在好几个月的筹备之后,这本选集终于付梓,并定名为《世界中文小说选》,将于本年八

    1988年01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台湾现代派小说得失之我见

    黄重添

    <正> 现代派小说是台湾新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它的得失已有不少人做过文章,所批评的大致在三个方面:逃避社会现实;宣扬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表现形式标新立异。笔者认为,这些评估似乎不够确切。 所谓的逃避社会现实,大概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宣扬逃避现实思想;二是作品内容脱离现实生活。从一些批评文章看,两方面都有。台湾现代派小说,主要是那些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宣扬西方存在主义哲学,追求超脱现实的“自

    1988年01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京华烟云》与林语堂的道家思想

    吴中杰

    <正> 一 林语堂曾经是语丝派中的活跃分子,对于政界及教育界中的恶势力,展开过激烈的斗争。1925年的女师大事件、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林语堂都站在进步的学生这一边,写过评击恶势力的文章。这些文章收在《大荒集》和《翦拂集》中,文字虽然不够老练,笔调也欠圆熟,但却尖锐泼辣,富有生气,受到读者欢迎。当时,林语堂是以斗士的姿态出现在文坛上的,所以不见容于北洋军阀政府。奉军进入北京之后,他和鲁迅等人一起,被列入通缉的教授名单之中,开始在友人家中避难,后来离开北京,回到故乡福建。

    1988年01期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 五十年代泰华社会的一幅缩影——论《三聘姑娘》

    陈贤茂

    <正> 中泰人民的友好往来,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真可谓源远流长。到了明清两代,已开始有中国人移居泰国;但大规模的移民,却是鸦片战争以后的事情。据统计,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止,平均每年约有一万五千人,目前在泰国定居的华人已超过四百万人。 随着中国人移居泰国,也把中华文化带到了泰国,对促进中泰文化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大约在一九○三年,曼谷出现了第一份华文报:《汉境日报》,但出版仅一年,就停刊了。以后又有多家华文报陆续创办,此起彼伏,即使在环境最恶劣的时候,也从没有间断过。早期的华文

    1988年01期 43-45+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三聘姑娘

    陈仃,翁奕波

    <正> 今天是兴记头二姑娘订婚的良辰吉日。一早三聘街的老人小孩就在等着看热闹了。 一辆大型的“标域”牌轿车在街口停下来了,随后,两辆满载彩礼的轿车也停了下来。 兴记号内室里,二奶同一班亲朋戚友的娘儿们早就伸长脖子,等着看彩礼。一见六只花(木盛)抬了进来,都喜得心花怒放。 一阵有节奏的高跟鞋声伴着二姑娘秀珠从楼上翩翩而下。她穿一袭十分时髦的衣裙,浑身放

    1988年01期 4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有水的地方就有舟,有岸的地方就有歌”——《五月诗刊》巡礼

    胡凌芝

    <正> 华文文学,在世界范围的某些国家里,已成为多元文化结构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就华文文学发展的程度而言,新加坡可称得上是繁荣的。由于作家们的积极倡导和耕耘,不论创作的出版,佳作的推出,刊物的创办,文艺团体的组织,以及意在推动华文文学发展的各种活动的举办等,新加坡文艺界总是表现得热热闹闹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象诗歌这一艺术品种,在当今世界文坛,显得气运不佳,不甚景气的状况下,而在新加坡却依然显出它们的风姿,与其它文学并驾齐驱,争奇斗艳,这不能不说是一个

    1988年01期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 从《告别》谈起

    卢菁光

    <正> 一九七六年,著名台湾留美作家张系国在短篇小说集《地》的《增订本后记》中郑重表示,《地》是他对留学生文学仅有的贡献,他希望从此与留学生文学“告别”。所谓告别留学生文学,并非从此不作,而是指告别象小说《地》似的留学生文学。

    1988年01期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 新加坡华文文艺的困境与重新出发——在第三届港、台及海外华文文学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摘要

    忠扬

    <正> 今年(一九八六年)夏天,我回到了阔别二十三年的故乡新加坡,并顺道北上到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走一趟,探访了家人、亲属和一些朋友。

    1988年01期 57-58+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 椰林血泪——一位激进的华文作家笔下的荷属东印度群岛

    克劳德·苏尔梦,关胜渝

    <正> 1920年代初叶,一种通俗文学在新加坡、马来半岛及其邻近的一些国家中出现。该文学主要受“五四”运动之影响,而作品则无一例外地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的产物。在这些人中,一部份是在离乡涉洋前业已成名的作家,而另一部份则是到南洋之后方才步入文坛的知识分子.该文学的一大特点在于,其作品大多是刊载在报纸副刊以及为数不多的一些杂志上。就新、马两地而言,二次大战前,仅有两部小说和五本短篇小说集以书的形式出版.此外,它们在中国的版本第一次出现是1934年,而最后一次则是在1940年.

    1988年01期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焚星人

    <正> 说你是秋,说秋晕自我睫间泛起 涛声穿帘而入,入我的诗 晚钟把往事雕在我家门槛时 你顺流而至,西风扇去了你的寂寞

    1988年01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蓝尘

    云鹤

    <正> 弃你的眼睛在火中 埋你的披肩在南方 漂泊者,在潮来的夜里饮尽你的童年

    1988年01期 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秋潮

    云鹤

    <正> 向南来,秋潮汹涌 异乡人埋入异乡的风景里 你以十指弹出秋色 天籁在弦上,天籁在昨日 昨日空旷似青空 似朦朦山雨 在你睫下依稀

    1988年01期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理想的挫折与爱的幻灭——谈云鹤诗三首

    峻径

    <正>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现代主义诗歌雄踞台湾诗坛,并成为当时台湾现代主义文学运动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飘动的猎猎之风,也吹拂着东南亚各国的一些华文诗人。云鹤,这位菲律宾年轻的华文诗人,就是在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下开始他的诗歌创作的。

    1988年01期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夏夜

    郭永秀

    <正> 小提琴的声音在夜空里幽幽地流着,像流过山间清泉的低吟;像掠过树稍微风的轻唱。如梦如幻、如泣如诉。是那首百听不厌,美得叫人屏息的《夏夜》。 窗外,那几株慵懒的菩提树,在朦胧的灯光下,轻轻地摇着,摇来了唧唧的虫鸣,摇来了阵阵沁凉的晚风,也摇来了我童年那一段美好的时光……。

    1988年01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才气傲气集一身——蓉子

    刘笔农

    <正> 蓉子常说;蓉子素狂;她最近给笔者的信中还加了一句——你所知。 她的狂态由此足见,我当然知道她狂,也相信她可以狂,有资格狂,更多少有点欣赏她的狂;然而,文艺界的朋友看法可能相反,而且也难容她狂,这也许正可以说明她曾一度在文坛上颇活跃,而且还获选出任“写作人协会”的理事,曾几何时,一切就成了过去。

    1988年01期 7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让我们走在一起!”——陪同加华著名作家陈若曦旅游讲学散记

    潘亚暾

    <正> 记得去夏与美华著名作家施叔青女士到江南旅游讲学,有一晚我们在太湖之滨,沉醉在湖光月色里,她高兴地说:“我不想回去了!”便情不自禁地唱起“让我们走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快乐无比!”的老歌。张弦、路桦和我也跟着唱起来,记不清歌词就哼,哼得很开心,很亲切,很舒畅。我想,旅游讲学是沟通思想的最佳途径。

    1988年01期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南洋为何没有伟大作品产生——回忆战前新马文坛的一次文艺论争

    林文锦

    <正> (一)问题的提出 本世纪三十年代末,新马文坛曾发生过一次关于“南洋为何没有伟大作品产生”的文艺论争,这是1938年3月,吴天在阅读了“抗战以后的文艺活动动态和展望座谈会”的记录(发表于胡风等人编辑的《七月》)后,写了《南洋为什么没有伟大作品产生》一文所引起的.该文在《星洲日报·晨星》发表后,引起广泛的注意,许多作者纷纷撰文参加讨论,形成了战前新马文坛一次颇为热烈的文艺论争。

    1988年01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在生活的交叉点——汕头市第六届青年美展观后

    陈敏

    <正> 当我们流连于展出我市一百三十二位青年人提供的一百五十幅美术作品的艺术画廊之中,便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了一个真实的心灵世界——在我们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继往开来的伟大变革时代,年轻的阼者们又一次从生活的坐标系中惊讶地发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用自己真诚的艺术语言匆匆地记录了昨天刚刚留下的足迹;袒露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诉说了自己的痛苦和欢乐、失望和期待……

    1988年01期 7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汕头青年美术作品选

    1988年01期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