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 翡翠戒指

    赵淑侠

    <正> 姜敬天从办公大楼出来时,天已经起了薄暮,被初冬的新雪缠腻着,连绵如不绝的山脉般的大森林,影影绰绰,模糊得像罩了一层没洗洁净,白中泛着灰色污痕的轻纱,静静的隐在幽暗里。看上去那么阴郁,沉重,重得仿佛天地万物,远处几幢新起的楼房和

    1989年02期 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1k]
  • 人格的尊严 永存的爱——读赵淑侠的中篇小说《翡翠戒指》

    峻径

    <正> 瑞士著名华文女作家赵淑侠,在她的近著《人的故事》“自序”中,谈到自己创作题材和主题的变化时说:“近来我的写作主题有些改变,喜欢讨论宿命和生死善恶的问题,也情不自已的要说说时代加诸于人的苦难”。《翡翠戒指》正是属于这“新的主题范畴之内”的作品。这篇小说显然也说出了“时代加诸于人的苦难”,但决不仅仅是写“苦难”,更重要的是写人经受“苦难”考验的“善”,表现出人崇高的品质。

    1989年02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 花梦

    袁霓

    <正> 我不喜欢想往事,但是偶然地,我会想起他,一个男孩。他的名字叫莱蒙。他是一位网球选手。我认识他的那一年,只有十四、五岁。 弟弟也是练网球的,他练得相当勤,因为那时候,他的志愿很大——想当一名出色的运动员。

    1989年02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执着

    晓彤

    <正> 一九七四年初,我在大学二年级外文系念书,功课很紧,因自己不是个绝顶聪明的学生,单单一科哲学就把我折磨得透不过气。每天晚上,在那盏25瓦的灯光之下,翻着一本又一本的厚书,有时,累得伏在书上睡过去。

    1989年02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亚祥伯

    方天

    <正> 亚祥伯因心脏病突发,终于去世了,这本是意料中的事,因他有病而又整天为生活奔忙,自然不会支持多久,但接到噩耗时,爸爸却也发了一会呆。老实说,在我倒有几份高兴,因为亚祥伯这个理发师,每月来为我理发,我给他害惨了。

    1989年02期 38-3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诗四首

    冯世才

    <正> 街灯 它佯装视而不见 深夜的校园 朦胧地阖上了眼 有一个男中音抒情地唱 他在远方 歌声若隐若现 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在草地上 你的皮鞋 把细沙惊醒了

    1989年02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对话

    苇鸣

    <正> 如果,爱情只是一种感觉,它不可能永恒,我只愿曾经拥有,岂在乎天长地久? 人物:芳 时间:一九二○年

    1989年02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某人的墓志铭

    苇鸣

    1989年02期 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 徐訏的追求

    吴中杰

    <正> 对于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人来说,徐訏应该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鲁迅曾经就他的杂文《“□□□□”“……”论》写过补论;林语堂所主编的一些杂志,如《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他都是重要的撰稿者或编辑人;徐訏自己也主编过不少刊物,如《天地人》、《作风》、《幽默》、《笔端》、《七艺》;而且,他在三、四十年代就写过许多作品,特别是《风萧萧》等书发表后,影响颇大,因为作品畅销,有人

    1989年02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 论忠扬的文艺批评

    蔡师仁

    <正> 一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就活跃于新马文坛,现旅居香港的著名文艺批评家忠扬,对于华文文学研究工作者来说,该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因为忠扬在当年新马地区反对思想贫弱颓废的文学作品、提倡文艺大众化、推进爱国主义文学运动中,便以他犀利的文艺批评被誉为“时代的鼓手”。①1984年出版的《新马华文作家群象》(马(山仑)著)更把他誉为新马文艺批评界的“翘楚”。②1959年忠扬与他人合集出版的《文化问题及其

    1989年02期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 父亲呵,父亲!——评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

    石明

    <正> 至今为止,《孽子》也许是海外著名作家白先勇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先是于1976年开始连载,1983年由远景出版公司印行,在大陆,则是作为由葛浩文主编的“台湾文学丛书”之一种,由北方文艺出版社于1987年5月,出版。尽管白先勇作为小说家已海内外有名,《孽子》的“文运”似乎并不佳。刊行数年,所见到的评论文字并不多,就国内的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圈子来说,还有些人私下认为这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1989年02期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 听《园丁的独白》

    获果

    <正> 菲华作家秋笛女士寄赠一册她的新著《园丁的独白》,此书是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印行的,序言是由福建作协主席郭风先生执笔的。书中附来了她的外子云鹤先生的短笺,要我对该大著提出“批评指教”。

    1989年02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 漫话泰华文学

    姚宗伟

    <正> 近年来“海外华文文学”这门学问,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研究之风日盛。侨居泰国的华人,当然也传染了这股热,配合着客观环境的稍为宽容,大家作纯文学的研究、探讨,泰华文学的创作、研究也展现出一番崭新天地。 甚么是“海外华文文学“?如何研究它?在海外华侨来讲,还属被动。本来嘛,“华文”并无二致,若认真谈起“文学”来,实在有许多不同点。华侨遍布于世界每个角落,生活在别人的国土上,侨居国的地理环境,宗教

    1989年02期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在中国

    高陶

    <正> 一、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之重大意义 东南亚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沐浴着热带椰风蕉雨的东南亚华文文学,在其发展衍化过程中一直和中国文学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渗透乃至同步前进。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东南亚地区涌现出许多优秀的华文作家。起初,大都是移居海外的华人,作品多为中国国内文学的延伸。渐渐地,他们发展了新的创作天地,

    1989年02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半梦半醒 梦中述怀——刘以鬯《副刊编辑的白日梦》评析

    胡文军

    <正> 刘以鬯是一位拥有很高声望的香港老作家、名编辑。他对海外华文文学事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九六三年十月,他出版的中国第一部意识流长篇小说《酒徒》,轰动了香港,饮誉海外文坛。六十年代香港文学重视运用意识流、象征、暗示等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崇尚主观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与他的文艺主张和创作实践所产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1989年02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新马华文文学发展概况

    陈贤茂

    <正> 中国与马来西亚的往来,大约始于汉代。《汉书·地理志》所记载的都元国等国家,据考证,即在今之马来半岛上。自七世纪中叶起,马来半岛先后受室利佛逝、麻喏巴歇、满剌加(即马六甲)等王朝的统治。除麻喏巴歇外,其他各王朝均曾遣使入贡中国,与中国关系十分密切。十六世纪以后,欧洲殖民者开始侵入马来半岛。一五一一年,葡萄牙派兵攻占马六甲城,统治一百三十年,但始终无力向内地发展。一六四○年,荷兰军

    1989年02期 7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1k]
  • 历史的回顾——谈谈《一个坤銮的故事》与《座山成之家》的撰写经过

    谭真

    <正> 公元一九四五年,当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候,泰京的文化事业,有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出来。那时候,我便开始进行业余写作了。各种华文报社的文艺副刊成了我学习写稿的场地。不管我的稿件是否会被采纳,只要有时间和有一定的题材,我就进行“写”和“投”。

    1989年02期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 艺术型气质的作家施叔青

    潘亚暾

    <正> 去年以来,施叔青的系列小说《香港的故事》先后在《收获》、《人民文学》、《上海文学》、《海峡》、《四海》、《台港文学选刊》等杂志上发表,即刻引起文坛的重视和渎者的兴趣。李子云、李小林等争相为之编辑小说选,吴泰昌、刘登翰、邓友梅等亦先后为之写序作评推介,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和作家出版社等相继出版她的小说选集,可谓热闹非凡,为一时之盛事。

    1989年02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泰华作家小传

    周新心

    <正> 吴继岳 男,笔名珊珊、沉戈、陈琼、胡图、林聪、林冲、扬帆、善人、慕贤等。中国籍,原籍广东省梅县。一九○五年出生,十三岁到印尼谋生,廿五岁抵泰,投身泰华报界至今。在《新中原》等多家华文报任过校对,外勤、摄影记者、编辑、总编辑等职。现为《新中原报》编委会顾问。二次大战期间、还到过新加坡在《星洲日报》当内外勤记者。每天均有体育、戏剧、电影、文学的述评或报

    1989年02期 88-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赵无极的宇宙意识——现代抽象绘画的传统文化基因

    陈敏

    <正> 在西方,现代艺术作为旧美学观念崩溃的结果,曾以对传统艺术价值的毫无保留的全盘否定,给艺术家带来一种新的自由。抽象主义绘画活动,就可以看成是艺术家们为了获取一种更加绝对的创作自由,以便能从有机物质世界中彻底解脱出来的一种努力。这种实验的总趋向是,用无机符号去取代有机世界、以几何形式去分解感性的具体物象,重新建立一种新的艺术秩序,这显然同西方人“形式思维”的分析性、抽象性;以及西

    1989年02期 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台湾新诗研究资料索引—总论

    晓刚

    <正> 诗的表达与实质 吴瀛涛 《台湾文艺》第2期,64年5月60页。 简谈新诗 林宗源 《台湾文艺》第4期,64年7月45页。 对诗的管见 吴浊流 《台湾文艺》第8期,65年7月2页。 “自由诗”问题 寒爵 《台湾文艺》第8期,65年7月2页。 关于新诗的懂不懂的问题 星帆 《台湾文艺》第16期,67年7月42页。

    1989年02期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