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国恩;
海外华文文学的跨文化和跨国界的特点,使它适宜于运用"传播"模式。但是传播研究侧重于从原点出发追寻播撒的过程和产生的影响,最后会导向一个尊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为中心的结论,这不利于展现海外华文文学的独特性。"交流",不是从原点追寻播撤的踪迹,也不是回过头来从踪迹逆向地追溯到原点上去,而是把相关的方面平等地看待,重视一种在场的相互关系。在"交流"的研究模式中,海外华文文学的内部关系是没有固定的指涉方向的,它未必一定指向原乡文化;文化或人的移动方向本身也不包含价值高下的区别。在"交流"的研究模式中,不仅海外华文文学与其所在国的文学关系是互动的,而且它与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也是互动的,这有利于揭示海外华文文学的真正价值。
2009年01期 No.90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陈国恩;
海外华文文学的跨文化和跨国界的特点,使它适宜于运用"传播"模式。但是传播研究侧重于从原点出发追寻播撒的过程和产生的影响,最后会导向一个尊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为中心的结论,这不利于展现海外华文文学的独特性。"交流",不是从原点追寻播撤的踪迹,也不是回过头来从踪迹逆向地追溯到原点上去,而是把相关的方面平等地看待,重视一种在场的相互关系。在"交流"的研究模式中,海外华文文学的内部关系是没有固定的指涉方向的,它未必一定指向原乡文化;文化或人的移动方向本身也不包含价值高下的区别。在"交流"的研究模式中,不仅海外华文文学与其所在国的文学关系是互动的,而且它与中国文学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也是互动的,这有利于揭示海外华文文学的真正价值。
2009年01期 No.90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彭志恒;张卫东;
<正>张卫东:当一个学科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有人来对一些基本预设进行推敲。不过,这项工作常常吃力不讨好,容易引起误解和反感。你们此前提出的"语种的华文文学"和"文化的华文文学"之类的概念反响
2009年01期 No.90 12-1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彭志恒;张卫东;
<正>张卫东:当一个学科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有人来对一些基本预设进行推敲。不过,这项工作常常吃力不讨好,容易引起误解和反感。你们此前提出的"语种的华文文学"和"文化的华文文学"之类的概念反响
2009年01期 No.90 12-1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赵小琪;
在近三十年的历史中,祖国大陆的接受者一次又一次地接受了当代台港澳小说的震动和启发,在震动和启发中,当代台港澳小说不再被政治的视域所拘囿,而是走向了多元和开放,这种多元和开放的视域促进了当代台港澳小说在祖国大陆传播与接受的观念、形态和路径的全面拓展。在传播观念上,由文化中心主义朝"和而不同"转换,在传播形态上,由重点朝全面化、系统化转换,在传播路径上,由单向朝多元转换。
2009年01期 No.90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赵小琪;
在近三十年的历史中,祖国大陆的接受者一次又一次地接受了当代台港澳小说的震动和启发,在震动和启发中,当代台港澳小说不再被政治的视域所拘囿,而是走向了多元和开放,这种多元和开放的视域促进了当代台港澳小说在祖国大陆传播与接受的观念、形态和路径的全面拓展。在传播观念上,由文化中心主义朝"和而不同"转换,在传播形态上,由重点朝全面化、系统化转换,在传播路径上,由单向朝多元转换。
2009年01期 No.90 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赵坤;
在摆脱殖民地身份及实现现代化、工业化转型的历史时期中,香港小说中关于城市的想象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迁。从长期以来基于被殖民身份产生的"失城"意识,到经济转型期前后顺应本土化趋势形成的"我城"观念,再到回归前夕不知何去何从的"浮城"心态,作家们通过各种方式对这座城市进行着重建与重塑,引导着人们对于香港的理解与想象。香港小说中不断强化的城市意识和在此基础上逐渐成型的城市想象,极大地唤起、回应并巩固了港人的本土自觉性,从而帮助香港建构起独立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品格与城市文学形象。
2009年01期 No.90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赵坤;
在摆脱殖民地身份及实现现代化、工业化转型的历史时期中,香港小说中关于城市的想象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迁。从长期以来基于被殖民身份产生的"失城"意识,到经济转型期前后顺应本土化趋势形成的"我城"观念,再到回归前夕不知何去何从的"浮城"心态,作家们通过各种方式对这座城市进行着重建与重塑,引导着人们对于香港的理解与想象。香港小说中不断强化的城市意识和在此基础上逐渐成型的城市想象,极大地唤起、回应并巩固了港人的本土自觉性,从而帮助香港建构起独立而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品格与城市文学形象。
2009年01期 No.90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庄若江;
李碧华、池莉是香港大陆颇具代表性的女作家,虽然个性风格迥异,故事人物各殊,但作品同样广涉"情爱",且不约而同站在现代立场,秉持新女性主义态度,对传统古典范式的言情模式进行了揶揄、质疑和颠覆,从池莉的"不谈爱情",到李碧华的"拆穿爱情",两地女作家惊人一致地完成了对传统言情叙事范式的解构。
2009年01期 No.90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庄若江;
李碧华、池莉是香港大陆颇具代表性的女作家,虽然个性风格迥异,故事人物各殊,但作品同样广涉"情爱",且不约而同站在现代立场,秉持新女性主义态度,对传统古典范式的言情模式进行了揶揄、质疑和颠覆,从池莉的"不谈爱情",到李碧华的"拆穿爱情",两地女作家惊人一致地完成了对传统言情叙事范式的解构。
2009年01期 No.90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樊燕;
通过对台湾和大陆两位历史小说家作品中的古代城市空间的绘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发掘出两位作家在对城市及其建筑进行文字建构时,所反映出的个人修养、家庭环境、人生历程等诸多方面的深度差异。
2009年01期 No.90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樊燕;
通过对台湾和大陆两位历史小说家作品中的古代城市空间的绘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发掘出两位作家在对城市及其建筑进行文字建构时,所反映出的个人修养、家庭环境、人生历程等诸多方面的深度差异。
2009年01期 No.90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朱寿桐;傅天虹;
犁青不仅是一位颇具影响的香港诗人,同时也有着执着的诗性思考与追求。他的诗思包含着丰富的诗歌创作体验,但有浓厚的理论色彩。他对诗歌的理性思考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但认识价值更加明显。从内证方面而言,犁青对诗境和诗意的追求之所以显得那么成竹在胸且游刃有余,与他平日对诗的理论把握独具只眼富有心得有关;此外,犁青的诗学思考让我们从中得到许多理论性的启发,并有效地深化我们对诗歌的本质、诗歌的创作、诗歌的历史框架以及历史运作规律的认识。这样的认识使得犁青的相关诗学理论有了超出于认识犁青本人的外铄性意义。
2009年01期 No.90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朱寿桐;傅天虹;
犁青不仅是一位颇具影响的香港诗人,同时也有着执着的诗性思考与追求。他的诗思包含着丰富的诗歌创作体验,但有浓厚的理论色彩。他对诗歌的理性思考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但认识价值更加明显。从内证方面而言,犁青对诗境和诗意的追求之所以显得那么成竹在胸且游刃有余,与他平日对诗的理论把握独具只眼富有心得有关;此外,犁青的诗学思考让我们从中得到许多理论性的启发,并有效地深化我们对诗歌的本质、诗歌的创作、诗歌的历史框架以及历史运作规律的认识。这样的认识使得犁青的相关诗学理论有了超出于认识犁青本人的外铄性意义。
2009年01期 No.90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陈家洋;
与前行代相比,新世代乡土小说不再聚焦于现代化/乡土之间的内在紧张,作家的价值判断被悬置,作品的沉重感随之消失,"失焦"成为新世代乡土叙事的整体表征。"失焦"状态不单体现在叙事内容上,还体现在叙事形式上。主观性、魔幻性、颓废性等现代主义叙事形态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狂欢化叙事风格,使新世代乡土小说在叙事上不同程度地"失焦"。
2009年01期 No.90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陈家洋;
与前行代相比,新世代乡土小说不再聚焦于现代化/乡土之间的内在紧张,作家的价值判断被悬置,作品的沉重感随之消失,"失焦"成为新世代乡土叙事的整体表征。"失焦"状态不单体现在叙事内容上,还体现在叙事形式上。主观性、魔幻性、颓废性等现代主义叙事形态以及后现代主义的狂欢化叙事风格,使新世代乡土小说在叙事上不同程度地"失焦"。
2009年01期 No.90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林清华;
台湾都市作为一个后工业社会的生活图景,兼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困境,表现出深刻的身份认同危机。蔡明亮的电影以独特的影像书写方式将台湾都市人群的这一心灵困境进行了一番卡夫卡式的还原。并着重强调当代台湾都市人群的"自我价值感、自我意义感的丧失",反映在三个层面上,即"时间意识的消失"、"空间身份的迷失"以及"言说能力的丧失"。
2009年01期 No.90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林清华;
台湾都市作为一个后工业社会的生活图景,兼有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困境,表现出深刻的身份认同危机。蔡明亮的电影以独特的影像书写方式将台湾都市人群的这一心灵困境进行了一番卡夫卡式的还原。并着重强调当代台湾都市人群的"自我价值感、自我意义感的丧失",反映在三个层面上,即"时间意识的消失"、"空间身份的迷失"以及"言说能力的丧失"。
2009年01期 No.90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刘超;
赵健秀在提出"亚裔美国感性"的基础上,将中国文化中的英雄传统作为亚裔美国文化的历史内涵,将唐人街英雄文化和新移民的文化经历作为亚裔美国文化的现实内容,并强调在反种族主义的立场上,建立一种兼收并蓄的"洋泾浜市场文化"。正是按照这样一个体系,赵健秀实现了亚裔美国文化的整体建构,为亚裔美国提供了一条极具价值的文化道路。
2009年01期 No.90 7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刘超;
赵健秀在提出"亚裔美国感性"的基础上,将中国文化中的英雄传统作为亚裔美国文化的历史内涵,将唐人街英雄文化和新移民的文化经历作为亚裔美国文化的现实内容,并强调在反种族主义的立场上,建立一种兼收并蓄的"洋泾浜市场文化"。正是按照这样一个体系,赵健秀实现了亚裔美国文化的整体建构,为亚裔美国提供了一条极具价值的文化道路。
2009年01期 No.90 77-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2K] - 毛翰;
明清五百余年,琉球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明代琉球汉诗今已不存,清代琉球汉诗,自顺治年间开始,风行二百年。琉球汉诗的黄金时期正值中国的康乾盛世,一时诗人辈出,程顺则是其代表。清光绪五年,日本趁中国衰弱列强瓜分之机,非法吞并琉球。琉球汉诗大致有两大主题,一为有国之乐,二为亡国之痛。
2009年01期 No.90 8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毛翰;
明清五百余年,琉球作为中国的附属国,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明代琉球汉诗今已不存,清代琉球汉诗,自顺治年间开始,风行二百年。琉球汉诗的黄金时期正值中国的康乾盛世,一时诗人辈出,程顺则是其代表。清光绪五年,日本趁中国衰弱列强瓜分之机,非法吞并琉球。琉球汉诗大致有两大主题,一为有国之乐,二为亡国之痛。
2009年01期 No.90 88-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
<正>~~
2009年01期 No.9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正>~~
2009年01期 No.9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正>山东大学黄万华教授的《在"旅行中""拒绝旅行"——华人新生代和新华侨华人作家的比较研究》和《战后20年中国文学研究》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人民文学
2009年01期 No.90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正>山东大学黄万华教授的《在"旅行中""拒绝旅行"——华人新生代和新华侨华人作家的比较研究》和《战后20年中国文学研究》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人民文学
2009年01期 No.90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正>《华文文学》以往各期尚有少量余存,为满足读者需求,本刊编辑部将以优惠价回馈读者。请有意购买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2009年01期 No.90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正>《华文文学》以往各期尚有少量余存,为满足读者需求,本刊编辑部将以优惠价回馈读者。请有意购买者,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2009年01期 No.90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梁星;
<正>2008年12月21日-22日,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在福州举办成立20周年纪念会。来自全省各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国际新移民作家笔会、美国华人文艺家协会、世
2009年01期 No.90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梁星;
<正>2008年12月21日-22日,福建省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会在福州举办成立20周年纪念会。来自全省各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5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国际新移民作家笔会、美国华人文艺家协会、世
2009年01期 No.90 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咏義;
<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古远清教授继在两岸三地出版《台湾当代新诗史》、《香港当代新诗史》、《余光中评说五十年》后,最近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传记文学《余光
2009年01期 No.90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咏義;
<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古远清教授继在两岸三地出版《台湾当代新诗史》、《香港当代新诗史》、《余光中评说五十年》后,最近又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传记文学《余光
2009年01期 No.90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正>安徽大学王宗法教授新著《山外青山天外天——海外华文文学综论》(290千字)于2008年4月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复旦大学陆士清教授为此书作序。作为国家
2009年01期 No.90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正>安徽大学王宗法教授新著《山外青山天外天——海外华文文学综论》(290千字)于2008年4月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复旦大学陆士清教授为此书作序。作为国家
2009年01期 No.90 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正>2008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第七届年会在台北海外青年活动中心召开。来自五大洲近三百位会员参会。北美纽约分会赵淑侠与司马中原、余
2009年01期 No.90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正>2008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世界华文作家协会第七届年会在台北海外青年活动中心召开。来自五大洲近三百位会员参会。北美纽约分会赵淑侠与司马中原、余
2009年01期 No.90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吴彤;
<正>~~
2009年01期 No.90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吴彤;
<正>~~
2009年01期 No.90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正>一、本刊系专门研究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的学术刊物,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刊。本刊园地公开,热诚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学术界新秀赐稿。
2009年01期 No.90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正>一、本刊系专门研究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的学术刊物,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刊。本刊园地公开,热诚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学术界新秀赐稿。
2009年01期 No.90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正>新加坡作家协会正式成立于1970年8月11日。1975年,黄孟文、田流、谢克、范北羚、林北等人通过努力,成功改组协会,于1976年5月2日举行理事会议,选
2009年01期 No.90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正>新加坡作家协会正式成立于1970年8月11日。1975年,黄孟文、田流、谢克、范北羚、林北等人通过努力,成功改组协会,于1976年5月2日举行理事会议,选
2009年01期 No.90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