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方修纪念小辑

郑愁予研究

  • 金门:郑愁予的生命原乡

    朱双一;

    郑愁予在其金门诗作中刻划了金门最具标志性的三种文化精神和性格:由"酒"所标示的豪爽侠义的民性特征;海洋所具备的自由、开放、宽容、多元的精神以及在从战争走向和平的历史趋向中所散发出来的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这三种文化性格和精神,与郑愁予固有的秉性和数十年的创作主题有深深的契合。

    2010年02期 No.97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美丽的错位——郑愁予论

    沈奇;

    郑愁予是一位"错位"诗人,这里的错位是指一种疏离于主流思潮的别开生面,一种在裂隙和夹缝中独自拓殖的另一片家园。正是这种错位,奠定了诗人在整个中国新诗史中的独特地位;而对这种错位的深一步追问,更有着别具意味的诗学价值。

    2010年02期 No.97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郑愁予诗歌的当代性意义及其启示

    庄伟杰;

    郑愁予的诗歌着重于对阴柔性语言、词汇的运用,长于整体构成的韵律、节奏、色彩和结构等诸多要素和关系的纯美及唯美性直觉把握,善于捕捉丰赡轻灵的意像,其诗作既弥漫着古典诗歌的意蕴,又充满着现代意识。

    2010年02期 No.97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深入解读:华文之美与游侠之义——记“郑愁予诗歌研讨会”

    倪比;

    <正>当代著名诗人郑愁予,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南北,少年时到台湾。15岁即发表诗作。1954年,成名作《错误》首次公开发表,其中诗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在华人世界广为传诵。

    2010年02期 No.97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信息场域

  • 古远清《几度飘零——大陆赴台文人沉浮录》出版

    <正>回眸大陆赴台文人,飘零命运中的悲喜遭遇几乎被遗忘:胡适归台定居晚景凄凉,叶公超事业失利寂寞终年,梁实秋教书研究翻译恋爱,林语堂抽烟饮茗写作幽默,台静农歇脚台大传承文化,刘心皇处身官场潜心学术,郑学稼当面顶牛蒋介石,胡秋原不怕除籍国民党,谢冰莹叶落归根,林海音不屈抗争,纪弦是否大节有亏,余光中是否向当局

    2010年02期 No.97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华文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翁瑞瑶;

    <正>2010年3月9日~11日,"华文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广州暨南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港台地区与海外的40多位知名学者、作家共聚一堂,围绕华文传媒与海外华文文学这一领域中的新问题进行了富有创意的探讨。

    2010年02期 No.97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海外华文文学与诗学”在暨南大学举办

    翁瑞瑶;

    <正>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暨南大学承办,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等协办的首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于2010年3月8日~10日在广州暨南大学举办。本次论坛共收到100余篇具有较高质量的博士论文,应邀参加论坛的博士

    2010年02期 No.97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征文启事

    <正>为迎接《华文文学》创刊25周年,本刊将与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共同举办"学术新人奖"征文活动:1、投稿截止时间:2010年8月1日。2、文章字数:6000-10000字。3、研究内容: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诗学、作家作品研究、华文文学期刊及文献研究等。

    2010年02期 No.97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梦莉当选泰国华文作家协会会长

    杨玲;

    <正>2010年3月21日上午,泰国华文作家协会召开年度会员大会,并选举新届(第十五届)理事会理事。当天到会会员和文友近百位。选举结果,梦莉高票当选泰华作协第十五届会长。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第十五届理事会主要名单如下:永远名誉会长司马攻;顾问吴佟、林长茂、何韵、胡惠南、岭南人、老羊;会长梦莉;副会长陈博文、郑若瑟。

    2010年02期 No.97 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理论前沿

  • 中国·人民·革命——20世纪思想文化的三种现代性焦虑

    冯黎明;

    20世纪是中国追寻并实施现代性的世纪。在这部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三种现代性的焦虑:在传统的天下观与现代民族国家观之间、在人的先验类属性与公民的社会规定性之间、在摧毁总体性历史范式与建构总体范式之间,呈现出一种悖论性的两难选择。通过辨析"中国"、"人民"、"革命"这三个词汇的指涉意义,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三种现代性焦虑及其在文化实践中的表征

    2010年02期 No.97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汉语作为一种文学媒介

    张卫东;

    汉语作为媒介在文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学语言研究是重写汉语文学史的重要路径。"汉语文学"的问题史,主要是从语言角度为现代文学辩护并对其可能性进行探讨的历史。汉语的区分性特征,如单音节性、无形态变化、字本位、模糊性,不仅常常为文学修辞所用,而且会影响文学文本建构的原则,增强文学文本的自我指涉倾向。汉语的特性也影响了非文学文本,它为修辞优先原则提供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汉语思想的面貌。

    2010年02期 No.97 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跨文化传播研究

  • 中国文论意象论话语的“他国际遇”——意象论话语在日本、朝鲜、美国

    徐扬尚;

    相对倾向对自然的再现与模仿,以假设约定、归纳演绎、描绘叙述为意义生成方式与表述方式的字母文字书写的西方文论形象论话语,以立象尽意、依经立义、比物连类为意义生成方式与表述方式的汉字书写的中国文论,可谓倾向对自然的表现与隐喻的意象论话语。基于立足汉字传播与应用的龙文化圈,中国文论及其意象论话语的影响所致,形成了19世纪之前日本和朝鲜文论的幽玄说、心姿说、境趣说。反之,借用与化用中国文论意象论话语的日本文论幽玄说、心姿说、境趣说,正所谓中国文论意象论话语的"日本际遇"和"朝鲜际遇"。基于中西文化的另类异质,以及西方文化习惯以自我的话语言说非我,自我中心的意义生成与表述、话语建构与解读模式,现代美国文论外求与接受中国意象论话语,形成了汉字诗学、意象派诗论、旋涡主义。反之,误读与增殖中国文论意象论话语的美国文论汉字诗学、意象派诗论、旋涡主义,正所谓中国文论意象论话语的"美国际遇"。这些都是中国文论意象论谱系钩沉不可或缺的部分。

    2010年02期 No.97 5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 武侠文化在缅甸的传播——以《神雕侠侣》为例

    孔庆东;黄娇娇;

    中缅两国自古就建立了良好的睦邻关系和经济贸易合作。中华文明在缅甸传播得广泛而持久,对缅甸的的文化、语言、道德观念、科学技术和经济等都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中国武侠文化对缅甸的影响而展开分析。首先介绍武侠文化是通过什么渠道进入缅甸的;其次结合传播方式,寻找在语言翻译的误解和不同文化的冲突下还能引起武侠热的原因;最后借由缅甸武侠小说的诞生,试图探讨武侠文化在缅甸迅速发展的历程和原因。

    2010年02期 No.97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域外汉学

  • 鲁迅的复仇观

    中井政喜;许丹诚;

    鲁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复仇观,既受到了局势的深刻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作为希望中国变革的知识分子的鲁迅,在认识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变化。鲁迅性格中爱憎强度的变化在各个复仇观中所展现的强弱程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2010年02期 No.97 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女作家研究

  • 论“张学”中的海内外意识形态对抗

    吴宏娟;

    "张学"中的意识形态对抗,实际上是其研究主体——海内外华人学者的意识形态立场差异。文章通过分析关于《秧歌》和《赤地之恋》的争论,概括出双方意识形态对抗的表现:海外是在与研究对象意识形态契合基础上的艺术攻略,而大陆则是在对研究对象艺术承认掩隐下的意识形态松动;并进一步在对张爱玲与鲁迅文学史地位的辩论中,揭示双方意识形态对抗的深层原因:文学传统深层"人性"与"国民性"的分歧,由此得以从"张学"的角度透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文学与政治的复杂关系,凸显海外华人学者的不同学术理念及其影响。

    2010年02期 No.97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蓉子的中国情

    陆士清;

    新加坡女作家蓉子,执着于改名换姓,是她中国情结的明显表现。蓉子的中国情涵盖着亲情、族情和中华情的丰富内容。痛痒攸关,儿女心肠是蓉子中国情的特点。对中国全面关注,这是其一。态度真诚,这是其二。实在的手足之情,这是其三。不忘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是蓉子中华情的根。

    2010年02期 No.97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论坛

  • 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中国视角

    金学品;

    在美国多元文化的差异政治视角下,儒家思想与华裔美国人文化身份重建的关系是亚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和讨论焦点。从中国视角出发,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中的差异政治与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传统文化重建有诸多契合点,因此国内华裔美国文学研究不仅应具有跨文化的国际视野,也应该具有本土文化重建的现实关怀。

    2010年02期 No.97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博士论文摘要

  • 守望·逃离·追寻——王安忆朱氏姐妹创作之比较

    张向辉;

    本论文以大陆作家王安忆和台湾作家朱天文、朱天心的创作为比较对象,以"守望·逃离·追寻"为主线,以"家族"、"成长"、"性别"、"都市"为切入点,对她们作品中具有相似主题倾向的部分进行比较,同时进一步挖掘在相似主题之下由于两岸社会、文化、政治的差异给文学创作带来的异质性,以发掘其文本背后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人性内涵,试图为两岸文学作家的创作和文学评论提供一个新的参考视角。

    2010年02期 No.97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 稿约

    <正>一、本刊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刊,热诚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赐稿。二、本刊主要刊发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同时欢迎文学理论、文化研究等相关领域的论文,并优先刊登见解独到、论证严密的文章。

    2010年02期 No.97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