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再复;
小说就其本性来说,不是传达世俗识见,而是以作家的独到发现去揭示人性、证明良知。夏目簌石的《心》、伯尔的《列车正点到达》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三个文本的题材与背景各不相同,但都把对话放在灵魂的深层,叙述的不是社会势力的冲突,而是无止境的内心冲突。具有人性深度的作品总是涉及苦难和忏悔意识,具有复调性。而文学的永久价值与净化作用,只有立足于超越的立场才是真实的。
2010年04期 No.99 3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刘再复;
重审柏拉图等人对于文学的指责,就会发现,文学不是站在现世的立场看世界,文学的立场是对于现世功利性的超越。人道激情是文学的基石和生命,它使文学远离尘世的污垢、血腥的争夺,远离愤怒、谩骂、嫉妒、贪婪等日常情感,对于苦难的现实和不幸的人生给予关怀和同情。文学仿佛在众生之上,以仁慈和厚爱注视和表达着众生的苦难,给众生带来心灵的期待,从而跨越了死神给生命设定的限制,让无数代的读者产生共鸣。
2010年04期 No.99 4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 刘再复;李泽厚;
<正>刘再复(以下简称刘):我们在中国具体的语境中讲主体性,自然更多地强调个体主体性,这就不能不涉及个人,涉及到在中国非常敏感的、遭到批判几十年的个人主义,也涉及到"五四"所张扬的个人主义问题。我读了批判
2010年04期 No.99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 刘再复;吴小攀;
<正>吴小攀:您博览群书,阅读非常广泛,文、史、哲,古今中外,什么都读,能否简约地说说您读书的最基本经验?刘再复:我虽然酷爱读书,也广泛读书,但最终认定,读书最要紧的不是读多,而是读通。所谓读通,就是要穿透书本。我的读书三部曲
2010年04期 No.99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林岗;
<正>刘再复学术论著精选本《刘再复文学评论选》在台湾出版,这让台湾和繁体字读者有机会认识这位出自中国大陆而又漂流异国二十年的卓越不凡的学者和散文家。他虽然年近古人说的"古来稀"之年,但是思想的锋芒和创造
2010年04期 No.99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