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李泽厚刘再复对谈

  • 中国现代诸作家评论

    李泽厚;刘再复;

    <正>刘再复(下文简称"刘"):有一位采访者询问芝加哥大学教授、曾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贝娄,如果在悲剧与喜剧之间让你选择一个,你喜欢何者?他回答说,如果一定要我选择一个,我选择喜剧,因为它更具有活力、智慧和男子气概。他说,二十世纪从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的文学,一直洋溢着哀惋的语调,就像艾略特的《荒原》和乔伊斯的《一位年轻艺术家的画像》一样。整个时代感受着这样的哀伤,他不喜欢这种哀伤,太过分了。现在,我想和你讨论这个问题,想了解一下如果同样这个问题对您提出,您将作何选择。

    2013年03期 No.11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哲学智慧和艺术感觉

    李泽厚;刘再复;

    <正>刘再复(下文简称"刘"):文学是自由情感的存在形式,而哲学却是理性思维形式,那么,你觉得,作家学点哲学是必要的吗?李泽厚(下文简称"李"):我觉得作家不必读文学理论,最好读点历史和哲学。读历史可以获得某种感受,读哲学则可以增加智慧。刘:把历史感受与现实感受结合起来,思想能更为深刻。但文学也可以不追求深刻,而追求和谐、幽默、纯洁,可以有种种追求,只是一定要有独特的艺术感受和独特的语言表述。

    2013年03期 No.116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文学政治一元论批判

    李泽厚;刘再复;

    <正>刘再复(下文简称"刘"):到美国来之后,我对这个世纪的文学,特别是创造社的革命文学、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延安的农民文学,以及解放后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作了一些反省和重评。这些文学中有一些好作品,但是,就整体来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政治性太强,把文学等同于政治,文学创作转达政治意识形态,这事实上是一种政治式写作。罗兰.巴特《写作的零度》中谈论政治式写作,相当精采。他说政治式写作,一种是法国革命式写作,这是流血的祭典,为流血革命辩护的写作;还有一种是马克思主义式的写作,这种写作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斯大林的。

    2013年03期 No.116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 政治压顶的浮躁文化

    李泽厚;刘再复;

    <正>刘再复(下文简称"刘"):现在我们是否可以讨论一下本世纪的文化特点。这个问题,一些普遍性的公认的特点,就不必多讨论,例如,与上一世纪相比,这个世纪的中国文化被外来的文化渗透,以致发生传统文化的断裂、痛苦和寻找新的出路,这显然是一个重大特点,但这个特点讲得太多了,而且还有人在探讨,我们就可以少谈了。

    2013年03期 No.116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比较文学

  • 打破新天:当代中国诗歌的英译

    欧阳昱;

    通过详细介绍笔者兼译者自1996年以来,英文翻译当代及古代中国诗歌,在澳、新、加、英、美等英语国家发表出版的历程,展示中国诗歌在通过英文翻译进入世界的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复杂的文学、文化现象和作者-译者、译者-编辑之间的多重微妙关系。

    2013年03期 No.116 2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 “科学诗人”凡尔纳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

    冒键;

    儒勒.凡尔纳是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从1900年开始,中国读者就从陈绎如翻译、薛绍徽整理的《八十天环游记》(《环游世界八十天》)那里认识了凡尔纳,经由梁启超、鲁迅的翻译,凡尔纳被接连不断地介绍给中国读者。现中国出版凡尔纳的作品,全部从法文原著译出,使凡尔纳的科幻探险小说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凡尔纳的作品对中国读者的影响,正日益扩展。

    2013年03期 No.11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齐邦媛研究

  • 齐邦媛教授访谈:翻译面面观

    单德兴;

    <正>前言高龄八十八的齐邦媛老师,与翻译结缘超过四分之三个世纪。她从十岁左右开始阅读翻译文学,后来阅读父亲齐世英先生主编的《时与潮》中的翻译。抗战期间就读武汉大学外文系,受教于朱光潜、吴宓等名家。来台后曾兼任故宫博物院英文秘书,担任笔译与口译,后来又在东海大学、台湾大学等校讲授翻译。在国立编译馆担任人文社会组主任时,除了致力于教科书改革,也大力推动中英翻译,既精选译介西洋经典名作,也积极向国外译介、推广台湾文学。在担任《中华民国笔会季刊》主编期间更是不遗余力,多年如一日,后来与王德威教授为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合编

    2013年03期 No.116 40-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 薪传渡海:齐邦媛《巨流河》中的历史书写与文化想象

    杨君宁;

    《巨流河》以作者一生辗转多方、投身文教的丰富经历为本,既是个人角度对民国史的见证,也是知识分子殷殷再造文化的努力纪程。《巨流河》亦是文学勇于担纲,发挥自身能量,因应和解答"记忆"问题,与历史叙述一脉展开对话的范例。

    2013年03期 No.116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梁丽芳专辑

  • 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与加拿大华人文学

    梁丽芳;

    晚清著名政治家、革新派诗人黄遵宪、康有为与梁启超,因缘际会,曾经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先后到访加拿大或作短暂居住,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对于加拿大华人文学的早期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试从他们的行迹和著作,看华人文学跨国生成的性质,以及异国元素在文本中的交融。原籍国著名人士到侨民移居国,不论逗留的时间长短,无形中对移居国侨民的离散文学的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也许,这个历史经验也能适用于其他国家华人文学的发展。

    2013年03期 No.116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5K]
  • 加拿大汉学:从古典到现当代与海外华人文学

    梁丽芳;

    从传教士汉学到专业汉学,半个多世纪以来,加拿大汉学在教学和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取材于文字资料和原始材料,梳理了古典、现当代和华人文学的汉学家在教学和研究上所取得的成就,兼及他们的简历、行状和加拿大大学东亚系(或亚洲系)的一些情况。从太平洋到大西洋,本文先评介加西的学者,然后加东,再介绍二十一世纪前后登场的新汉学家,以及华人文学研究和跨国学者的合作。作为新兴国家,加拿大的汉学尚浅,然留下的和正在进行的研究,在世界汉学之林,应占一席之位。

    2013年03期 No.116 6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 加拿大华文小说第一波:港台作家们的开拓角色

    梁丽芳;

    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加拿大来了一批港台移民作家,他们秉承了五四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吸取了西方的现代派养分,浸染了枫叶国开放自由的思维方式和氛围,在二十多年间,发表了相当可观的作品,是为加拿大华文小说第一波。可惜,学界似未注意他们的开拓者角色。本文试梳理他们的作品,为加拿大华文文学建立一个谱系。

    2013年03期 No.116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 文学研究自成蹊径——访梁丽芳教授

    萧元恺;

    <正>采访在中国文学矿藏里淘金的梁丽芳教授,是件乐事和幸事。"乐事"者,她所讲的内容一来笔者喜欢,二来不用诱导,以她对自己研究领域的渊博,拧开自来水龙头一样,可以坐享其成。"幸事"者,从她所述,获得许多珍贵的东西,为书本所无,就因为她是那个时代特定的人与事的直接见证者,甚至得到一种考古工作者才有的惊喜。在中国文学领域里,尤其在"知青文学"这块"自留地"里,梁教授包产到户地默默耕耘,而她的收获不但令人赞叹,还有一种社会学和历史学的价值在,可能这对于梁教授本人来说,都是她当时始料未及的。

    2013年03期 No.116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古远清专辑

  • 台湾文学:充满内在张力的学科

    古远清;

    台湾文学本是一门充满内在张力的学科,它经历了从非法到合法、从回避权力与意识形态同谋到学科内部存在危机、从台湾文学系到所谓"假台湾文学系"的过程。这三个过程说明统独斗争在制约着这门学科的发展。要摆脱这个局面,编撰者必须走出"本土化"的迷思,这样才不会让这门学科的生命受到压抑,才能让台湾文学课像中文系那样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及其深厚的学术传统。

    2013年03期 No.116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 当代台湾文学思潮掠影

    古远清;

    1945年8月至新世纪的台湾文学思潮,包括孤儿意识、战斗文艺、自由人文主义文学、左翼乡土文学、台湾民族文学论、后现代主义文学、二.二八论述、后殖民论述、升起酷儿旗帜等。这里有统"独"之争,也有与政治关系不大的。正是这一系列思潮的载沉载浮,推动了台湾文学的发展。

    2013年03期 No.116 89-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 绘制世界华文文学史论版图的独行侠——古远清当代文学史著作述评

    肖画;

    古远清先生的学术地位建立在他独自撰写的多部当代文学史上,他以中国大陆为本位,将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尽收眼底,涉猎广泛,出入文史之间,绘制了一幅独特的世界华文文学史论版图。他将两岸三地的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互为参照,开创了多维度的文学批评空间,不仅为后学者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也为世界华文文学这一尚属年轻的学科提出了引人深思的问题。

    2013年03期 No.116 100-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 古远清小传及著作目录

    古远清;

    <正>一、重要项目(课题)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课题,项目批准号教社政司(1999)119号《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项目批准号01JA750.11——44013《九十年代的台湾文学》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06BZW066《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2BZW120《新世纪台湾文学史论》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04AZW001《中国诗歌通史.当代卷》

    2013年03期 No.116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华文传媒研究

  • 欧洲华文传媒的历史与现状

    许燕;

    欧洲华文传媒自清代中末期发生,逐渐出现了报刊纸媒为主体的印刷媒介,再到华语广播、电视传播、华文网络等电子媒介工具的应用与发展,再到九十年代末的欧洲华文媒体出现全球协作化趋势,这其间,欧华媒介传播无论传播目的以及传播范围都发生明显变化。

    2013年03期 No.116 10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0K]

北美华文文学研究

  • 从现代小说传统论白先勇写作

    计璧瑞;

    中国现代小说历经百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丰富的写作传统,五四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前,以鲁迅为代表的短篇小说和小说雅俗形态的并置、问题小说与写实主义写作的盛行、现代主义的引入等等,促成了现代小说形态的丰富多彩。30年代左翼文学的发展使"正格"的写实小说一脉占据小说主流并逐渐形成一统天下之势,直至成为新中国后居绝对统治地位的小说意识形态。从沈从文到张爱玲的非主流小说脉络至1949年后在大陆难以为继,而通过白先勇的写作得以延续。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与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的小说观保持距离;拥有回望的写作姿态、苍凉悲怆的美学风格,以及个体式的生命体验;执着于小说的艺术追求。本文试图从时间与空间维度探讨现代小说非主流传统与白先勇写作的相关性并思考白先勇写作的位置和意义。

    2013年03期 No.116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 用中文写作,真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李彦访谈录

    江少川;李彦;

    2013年03期 No.116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 《新华文摘》总编辑喻阳讲“文章之道”

    伊人;

    <正>5月2日,汕头大学科研处、社科部与学报编辑部联合邀请《新华文摘》总编辑喻阳先生到汕大进行学术交流,就学术论文的选题撰写以及《新华文摘》的选文取向与汕大教师进行交流座谈。喻阳先生讲座主题为"文章之道"。他指出,很多人天天都与文章打交道,但对文章之义理解得并不清楚。他认为好文章"重在创新,贵在

    2013年03期 No.11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哈佛举办中国文学演讲会和书展

    张凤;

    <正>北美华文作家协会纽英伦分会、哈佛中国文化工作坊于2013年5月18日开始举办春季中国文学演讲会和书展。地点在哈佛燕京图书馆聚会厅,主持人张凤。该活动召集人为王德威、张凤、郑愁予等,会议以中文进行。以下为主讲人及演讲题目:段馨君,(台湾国立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副教授)《西方经典在台湾剧场》张静,(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词"被女性作"之反思》

    2013年03期 No.11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跨文化对话》第31辑目录

    <正>~~

    2013年03期 No.116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