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齐邦媛林海音等的原乡创作On Writings by Chi Pang-yuan and Lin Haiyin
金传胜;
摘要(Abstract):
齐邦媛、潘人木、琦君、林海音、聂华苓等女作家在赴台之前即已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这些早年作品或因人事变迁而被作者遗忘,或因作家记忆不清而面目模糊,从而成为集外之作。这些集外文是作家们文学道路的起点与重要一环,为全面、完整地认识与考察她们的创作面貌与心路历程提供了珍贵的文学史料。
关键词(KeyWords): 赴台女作家;早年集外文;史料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金传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齐邦媛:《巨流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33页。
- (2)赵淑侠:《流离人生》,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268页。
- (3)该刊系月刊,创刊于1941年9月,1945年11月第4卷第6期停刊;又于1946年11月复刊,出版地改为南京,1948年11月第7卷第5期停刊。编辑人为陆翰芩、林苑文、陆晶清等,由妇女月刊社出版,是四十年代一份较为重要的妇女文学刊物。
- (4)参见张小玲:《论抗战时期的“夫人文学奖”》,《贵州文史丛刊》2016年第3期;陈思广、刘安琪:《抗战时期的“蒋夫人文学奖金”征文》,《新文学史料》2017年第1期。
- (5)此说出处不详。大陆的公仲、汪义生《台湾新文学史初编》(1989)、潘亚暾《世界华文女作家素描》(1993)等书皆采纳这一说法。丁闻、省之、刘明《台湾名人剪影》(1989)、阎纯德《20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1995)等书则认为琦君的处女作题为《我的好朋友---小黄狗》。
- (6)原刊漫漶难辨之字以□标示,下文同此。
- (7)“提”应作“题”。
- (8)“会”应作“回”。
- (9)吴无闻编:《夏承焘教授纪念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第177页。
- (9)参见赵国忠:《〈公演《茶花女》特刊〉及叶公超佚文》,《博览群书》2011年第12期。
- (11)夏祖丽:《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85页。
- (12)萧乾:《湖北人聂华苓》,载聂华苓:《桑青与桃红》,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第186页。
- (13)原载香港《中国》月刊,1983年2月号,收入李恺玲、谌宗恕编:《聂华苓研究专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99页
- (14)该刊1948年9月创刊,由刘不同主编,天下一家周刊社发行。
- (15)“享”应作“亨”。
- (16)“淹淹”应作“奄奄”。
- (17)聂华苓:《三生三世》,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