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 一份新希望

    王威

    自去年十一月二日台湾当局作出开放民众到大陆探亲的决定之后,台湾各地旋即出现一个返大陆探亲的热潮。其实在此之前,不少台湾民间人士早已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过大陆。台湾《中国时报》也从去年十月起不定期地推出“探亲文学”专号,刊载台湾人士回大陆探亲的观感文章。我们认为,举凡台、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回大陆的观感文章,同样都可以为广义的“探亲文学”所涵盖。这些感情真挚的文字,无疑也是我们了解、体察台、港、澳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种种心态的“窗口”。为此,我们特地编发这个“探亲文学专辑”,以后如有可能,还将继续选载这方面的文章。

    1988年02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南柯一梦

    程泰

    <正> 我在眷村住了很久了,村子里每户人家的背景都差不多,当初都是大陆来的,谁知道就像作梦一样在台湾一待就是这么多年,孩子都大了,孙子也有了。这趟探亲回来我没向任何人提起,有邻居猜测说我八成是回去过了,但我没承认,毕竟还没正式开放,也不好太张扬。村子里几百户人家都有些面熟,说出去之后难免一传十、十传百,就怕走在路上大老远就有人喊着:“程妈妈,你回大陆啦?”

    1988年02期 7-8+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夏日北京

    李黎

    <正> 喜欢摊开北京地图,看那些地名。极美的和极土的地名都令我着迷,虽然多半对我不具有任何意义,却更能由字面引起遐想。有些来自书籍、传闻的印象;更少的是自己亲临其境的体会。但全都一样有趣: 南北东西四方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海甸厂甸。青龙桥老虎庙。豹房。陶然亭紫竹院。白石桥天桥半步桥五孔桥。半壁店。兵马司。钓鱼台。沙滩。芳草地。磁器口琉璃厂。教子胡同报子胡同。

    1988年02期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惊变——记上海昆剧团《长生殿》的演出

    白先勇

    “转调货郎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大占里凄凉满眼对江山。我只待拨繁弦传幽怨,翻别调写愁烦,慢慢的把天宝当年遗事弹。

    1988年02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游踪谈趣

    魏登

    <正> 二个“立大” 此次访华,颇多趣事。首先,甫抵北京,在候机人群中,中国新闻社人员,把我的大名(魏立大)写得碗口大,贴在木板上,便易于认识。这亦是一般的惯例。 大家会面之后,登上停于路旁的汽车,向华侨饭店方向驰去。司机年约三十余岁,著西装而未结领带,沉默而少言笑,态度倒很斯文。初时我对他亦未加以注意。及至发现他那摆在驾驶座对面的“驾驶证”卡片,不禁为之愕住,示意身旁的太太注意那卡片.她审视一会,便笑出声来了!

    1988年02期 1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洪素丽

    <正> 所谓故国,应该是“文字上的故国”。因为我的祖家三百年前即已迁出故国了。祖家在福建惠安。我在心理上与故国毫无情感纠葛,无恨无爱,无恩也无仇。 而“文字上的故国”,于我却有千丝万缕的牵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说的是江南。“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说的是咸阳。“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帖”,说的是三峡。……,“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文字故国有无限的版图,平原忽兮路迢远,对于酷爱旅行的我,吸引力莫大。

    1988年02期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千惠子

    林茵

    <正> 白色,白色的墙,白色的窗,白色的天花板,还有,盖在身上的白色的薄被。我怎么会在一个白色的世界? 我挣扎着想坐起来,但是浑身的力量像被一个魔鬼吸走了,只能把头靠在床上。“啊!”一只包裹着石膏的脚,它被吊在床上的另一端,我急忙拨开薄被,那只脚就连在我的身上,它是我的脚呀! 我什么时候断了一只脚?现在身在何处?

    1988年02期 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 杀妻

    韩萌

    <正> “‘打炮’是无?……”先用闽南话问;接着,又转用生硬的广府话: “‘关房’?一阵三元……” 有点畏怯的轻声问话,从站在巷畔那个女人的嘴里出来,冲进了他的耳朵中,他,黄天耀立刻把匆促的脚步停住下来:“这声音多熟悉呵!”他的心忽然一阵剧跳,闪电似的追询着自己的记忆。一会,当他把手里那袋从穷朋友家里借来的米捏了一捏,便好奇而又恐惧地回过头去,于是,匿藏在黑毡帽下的眼睛看到了:她,高而瘦,穿着花布衣服,揽在胸部的右手的手指间正夹着燃红了的香烟——这几乎叫他要破口惊叫起来,“真的是她?……”他仍然

    1988年02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回光返照

    刘白

    <正> 不知是什么年代?什么地方? 光阴似火箭冲逝,瞬眼之间,我怎会变成了满头白发,长满胡子,戴着老花眼镜的老人了?奇怪?本来我不过五十余岁,现在看来,恐怕有八、九十的年龄了。咦!真是天变地变;混混蒙蒙之间,就过了数十年? 这是什么地方?偌大的屋子,空荡荡,冷清清,只有我孤单独处?

    1988年02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舞狮——看学生舞狮有感

    郭永秀

    <正> 你已经醒来了吗? 悠悠五千年,那鼓声如雷 轰天憾地,催得比地裂山崩还急 为的是要惊醒你 那一寐千年 不尽的梦魇

    1988年02期 4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高架公路

    郭永秀

    <正> 赫然破土而出的 是无数巨掌,凌空 抓住一条龙 不见首也不见尾 娇健的龙身曲折绵延 婉转成一条穿云的长虹

    1988年02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49年以后的胡适

    刘坤生

    <正> 胡适已成为历史人物了。纵观人生,人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就常识而言,评述人物是不能依据某一年代而断分为前后的;就胡适而言,这个自“五四”以来就有争议有影响的历史人物,终其一生,学术政治立场也无甚变化,基本上是“一以贯之”,评述胡适,是更不应该断分为前后两部分的。本文以一九四九年为界线,考虑到下面两个因素:一是全国解放后,大陆学者

    1988年02期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7k]
  • 诗心长在情长在——岭南人诗歌漫评

    潘亚暾

    <正> 诗,历来被认为是最神圣的文学事业; 商,历来被视为是最好诈的交易场所。 这二者能否结合?它又是怎样统一于一身? 让我们跟着岭南人的脚迹去寻找答案吧! “我是一片云/一片出岫的云/本无出岫的心/竟因风雨出岫/我是一只鸟/一只倦飞的鸟/本有知还的心/树倒了,巢呢?”这首《我是一片云》,烛照岭南人漂泊凄凉之情怀,是诗人当初无心出国而不得已出国那种无可奈何的感喟,也是诗人身世的自况。

    1988年02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 阳刚与阴柔的共振——刘思诗歌赏析

    翁奕波

    <正> 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刘思,同所有到海外去创业的华人一样,系一线长长的乡思,由中国大陆的故乡,漂洋过海来到他乡异国。寻求生路,寻找希望。假如生活赋予他的丰富情感,不在诗的旋律上奔腾喷发,这个普普通通的名字,也会象大多数华人那样湮没在橡胶园里,湮没在榴连摊前。而他,却用凝聚着茅台酒一样浓烈的诗笔,在新马文坛上写下了闪闪发光的诗篇,留下了一个颇为响亮的名字。

    1988年02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 马华文学的郁郁绿荫——《叶的事业》读后

    萧村

    <正> 印度诗圣罗宾德纳特·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我做叶的事业罢,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甄供兄取这一哲理性名言之精髓作为杂文集的书名,既寓意深刻又恰如其分。他虽不是硕大无朋的参天大树,却似坚韧的铁力木,专心致志地将绿荫洒给《文艺春秋》这畦园圃。繁茂的叶子,隔断赤道骄阳的酷热,依兰香、白蔷薇、丽丽花、仙人球……茁壮成长,争芳斗艳,荷锄躬耕的园丁并无喜形于色。热带的暴风雨,折花摘卉嗜痂成癖之徒,潜伏于征程两侧,护花使者重任在肩。厚敦敦

    1988年02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三毛的迷误

    于燕燕

    <正> 三毛的名字对今天大陆读者并不陌生。她以写自己、写真实著称,在海外掀起了“三毛热”,其热浪波及大陆,引起巨大反响。有人说,三毛的作品与琼瑶言情小说一样属于“畅销”、“流行”那一列,言下有点不屑一顾;有人说,三毛写的完全是她自己,很“本色”,加上异国情调,“在先觉条件上已经成熟了”,这样“表现技巧的强弱”都无法影响人们阅读的高昂兴趣,因此认为三毛艺术上属于那种平铺直叙、不讲求技巧的一类。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三

    1988年02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台湾小说语言析异

    朱永锴

    <正> 台湾曾被日本侵占达五十年之久,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但是,1949午以后,国民党逃到台湾,至今又将近四十年了。这样,台湾被海峡从祖国的大陆隔开就有九十年的历史。这期间,海峡两岸除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表现出不同外,语言和文字也出现了差异。这种情形理所当然地会在文学作品里得到反映。总的说来,台湾的作家都是用“国语”(汉语普通话)进行写作

    1988年02期 61-6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非马在温哥华

    袁军

    <正> 一 非马来了,从芝加哥飞来,偕同夫人刘之群——两位与能源结下不解之源的人,两位在能源提炼中结下不解之缘的人。他俩应邀到温哥华来简述新的能源讯息。他们说要会一会白云诗社的朋友——提炼另一种能源的朋友们,我于是安排人家相见,在愉快的气氛中相见。

    1988年02期 64-6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一个独特而丰富的世界——非马诗歌简论

    金大可

    <正> 在台湾诗坛,非马的名字一直与“现代主义”紧密相连。可是当我们对他的诗歌作一番较为系统深入的探究之后,又觉得问题似乎并不那么简单:其间既有对现代主义文学诸种艺术手法的借鉴运用,又有对现代主义诗歌所欠缺的时代精神和历史使命感的执着追求;它既是现代主义的,又是现代主义所难以概括包容的。

    1988年02期 68-7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 似属“编造”的《杀妻》——忆短篇小说《杀妻》的创作

    韩萌

    <正> 几年前,马来西亚作家马仑先生为编辑《新马华文作家群像》一书之事与我通信,信上顺告诉我:他在新加坡的“书展”上看到,台湾柏杨主编的《新加坡共和国华文文学选集》中,选入我的一篇短篇小说,还说那是由新加坡文学史家方修先生推荐的,但并没说明当选的是哪篇小说,这就使我既喜又愁,很想打听实情,怎奈“咫尺天涯”,却难弄清究竟。直到前年,汕头大学台港及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贤茂借给我这本选集,我才知道当选的原来是《杀妻》。

    1988年02期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泰国华文文学史料(上)

    陈春陆,陈小民

    <正> 中国人旅居泰国,历史相当久远。长期以来,他们和当地人民一样,直接参与泰国经济的开发,对泰国的繁荣进步,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在文学事业方面,是在民国以后,才有几个半新不旧的读书人,在泰华文坛初露头角。知名的有侯乙符、林叶蕃、李怀霜、许超然、郑省一、萧佛成等.侯乙符的《诗钞》,许超然的《喷饭集》可以说是当年文坛的代表作。但这些著作,全用文言写作,内容又浸染着颇为浓烈的封建色彩。

    1988年02期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美籍华人著名画家洪世杰

    蓝文杰

    <正> 美籍华人著名画家洪世杰先生一九二八年出生于广东揭阳县城一个书香家庭,自幼受家庭的影响对美术和文学都产生浓厚兴趣。在中学时期受老画家孙裴谷、范昌乾的教诲,以后在西画上又得到老画家谢海若的指导,为日后走向画坛打下基础。抗战大爆发后,洪世杰先生积极以画笔参加抗日救国运动,这个时期主要创作宣传画,尽管生活迫使他奔走四方,他却没有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抗战胜利后先后在香港,广州,汕头等地工作,工作之余

    1988年02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