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方法论视野下的华文文学

  • 当代香港小说在大陆传播场域中的权力关系

    余坪;赵小琪;

    当代香港小说在大陆传播的亚场中充满了符号权力的斗争。当代香港严肃小说与通俗小说对权力的争夺是当代香港小说在大陆传播特殊性形成的直接原因。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正极与负极的界限含糊不清;"输者赢"定理在当代香港小说在大陆传播的场域中的失效;当代香港小说在大陆传播的场域中两极对立的消失。在对大陆的文学传播过程中,相比当代香港严肃小说,当代香港通俗小说无疑抢得先机,成为传播的主流话语,并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2008年05期 No.88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 香港女性主义小说影视改编中的权力关系

    司晓琨;赵小琪;

    香港女性主义小说是围绕着符号权力展开的文学场,场中精英女性主义作家行动者和通俗女性主义作家行动者处于永无休止的符号斗争状态。影视改编是这一场域中处于边缘地位的通俗女性主义作家通过兑换经济资本、增加文化资本的方式而与占统治地位的精英女性主义作家争夺符号权力的一种策略。这一策略的运用体现了通俗女性主义作家与精英女性主义作家之间的权力关系:精英女性主义作家对通俗女性主义作家的支配、通俗女性主义作家对精英女性主义作家的反抗。权力关系的性质表现为建设性,对这一关系的挖掘不仅为香港女性主义小说的影视改编提供了新的阐释可能,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008年05期 No.88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异域中国

  • “中国佬”与“金山客”背后的文化冲突和认同

    姜智芹;

    早期赴美华工在美国本土作家笔下被称为"中国佬",在华裔作家笔下则被描述为"金山客"。不同的称谓反映出中美文化之间的冲突和双方对各自文化的认同。华工为美国的西部开发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美国的边疆诗歌、小说、戏剧、漫画、歌谣中,他们是作为笑料和鞭挞的对象出现的。水仙花、汤亭亭、赵健秀、徐忠雄等华裔作家则以觉醒的族裔意识,通过钩沉历史,利用对抗记忆,展现"金山客"的艰辛和力量,重塑华裔男性刚毅、智慧、充满活力的英雄形象。

    2008年05期 No.88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争鸣篇

  • 《台湾当代新诗史》的历史叙述及陌生化问题——对台北三位诗人批评拙著的回应

    古远清;

    拙著之所以认为台湾当代新诗史应从光复后开始,不完全是从政治事件着眼,而是因为在文学的表现形式上,光复后的诗人不再用日文而改用中文创作,并不再"断奶",重新和祖国大陆文坛取得了联系。作为50年代主要文类的"反共诗歌",之所以能主导台湾诗坛的话语情境,并不是它有什么特殊的艺术魅力,而是因为适应了执政党的政治需要,充当了"反共抗俄"的文宣传单。在传统写法的基础上另辟蹊径,这便有了新诗史写作的陌生化问题。

    2008年05期 No.88 27-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 评古远清《台湾当代新诗史》

    刘正伟;

    <正>一、前言《史通》作者刘知几要求史家有三长,才、识、学三长,缺一不可。章学诚则认为史家四长,即需具备:史才、史学、史识、史德等四长,亦即须具备此四种史家标准、才德,才能完成一部可观的史书巨著。笔者以上言为内涵,欲依据以检视古远清教授的《台湾当代新诗史》。

    2008年05期 No.88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9K]
  • 诗人·诗事·诗史——古远清《台湾当代新诗史》读后

    谢辉煌;

    <正>古远清先生这部《台湾当代新诗史》,采十八开横排格式印制,全书506页。分上、下两编:上编自1950年起,至1980年代中期止;下编自1980年代中期起,至2006年止。在篇幅上:上编涵盖了38年的时间,共十二章,336页;下编涵盖了19年的时间,共六章,145页。

    2008年05期 No.88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3K]
  • 介入与抽离——评古远清著《台湾当代新诗史》

    落蒂;

    <正>一、前言古远清教授最近由台北文津社出版《台湾当代新诗史》,堂堂一巨册,厚达494页,把台湾从1950年到2007年的新诗史,做了详细的描述,与古继堂教授出版于1989年的《台湾新诗发展史》互相辉映比美,号称"大陆南北双古",果然不同凡响。

    2008年05期 No.88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2K]

论坛

  • 新派武侠四大家之后武侠小说新变

    王灿;王佑江;

    自新派武侠四大家之后,武侠小说的创作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在创作技法、创作模式上,新武侠作家求新求变,大胆采用各种新兴手法,使武侠创作呈现蔚为大观景象。同时作家群体的演变是一种武侠文学的返根现象,而新兴武侠小说类型的出现,则象征了武侠小说的创作开始了一种多元化发展。

    2008年05期 No.88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9K]
  • 张晓风:用诗人情怀传达人文意识——重读台湾第一部科幻小说《潘渡娜》

    李琳;谢家顺;

    张晓风是一位有着悲悯情怀的人文作家,她的人文意识不仅体现在她的散文和戏剧里,同样也体现在她的为数不多的小说里。她于1968年发表于《中国时报》的《潘渡娜》,填补了台湾科幻界的空白。在这篇作品里,她在科幻与现实的交相辉映中阐释人文,并将科幻的想象引向人性的空间,同时又对科技进步带来的不可知的后果表现了深深的忧虑。《潘渡娜》所传达的人文忧思至今仍是科幻界的热门话题。

    2008年05期 No.88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7K]
  • 华裔美国文学·美国华文文学·美国华人文学·旅美华人文学

    向忆秋;

    文章提出了"旅美华人文学"研究范畴。在对学界认可的"华裔美国文学"、"美国华文文学"进行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探讨了"美国华人文学",重点对"旅美华人文学"进行了意义界定。

    2008年05期 No.88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8K]
  • 《曾在天涯》和《陪读夫人》的比较解读

    秋尘;

    在海外华文文学的文本中,不同的性别角色和叙事主体对婚姻这一主题有着不同向度的文学叙述。通过对北美华文作家阎真的《曾在天涯》和王周生的《陪读夫人》两部长篇小说文本的解读,我们看到的是不同性别的出国陪读者,有着同样的阶级地位、社会文化背景,有着类似的世俗生活、人生遭遇和情感困惑,但其主体的婚姻结局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命运和结局。而这种不同的结局,折射出的却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民族心理和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

    2008年05期 No.88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7K]

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

  • 新加坡突围:困顿与“戏”斗——英培安戏剧中的本土企图

    朱崇科;

    新加坡文坛上在许多文体试验上都比较成功的怪才——英培安无疑引人关注。戏剧在新华文坛上的地位颇显尴尬,相关批评也是差强人意,似乎除了郭宝昆以外,乏善可陈。实际上,作为诗人、小说家和杂文家的英培安其戏剧也同样引人注目:它在有限的表达空间内更加精炼的表达了新加坡城市与人的困顿与突破企图,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英培安的戏剧和其小说等存在着耐人寻味的文体互参,值得深入探勘。

    2008年05期 No.88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9K]
  • 论郑若瑟的微型小说创作

    赵朕;

    泰华作家郑若瑟是20世纪80年代初融入泰国社会的,在90年代泰华微型小说崛起之时,他积极参与,相继创作了400多篇微型小说。他的微型小说既带有中国小说的印痕,也从泰国社会吸收了宝贵的生活营养,展现出别具风采的个性。

    2008年05期 No.88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7K]
  • 论马华新生代作家的历史叙事

    张琴凤;

    马华新生代作家作为马华文坛的生力军,以其鲜明的个人化解构历史叙事,挑战、颠覆了马华文学传统的宏大历史叙事,重构了一种非主流的民间化个人野史。文章立足于作品解读,试图从重构民间化、个人化的历史真实;否定历史叙事再现历史真相的可能性两个层面深入探讨马华新生代作家的后现代历史叙事观。

    2008年05期 No.88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8K]
  • 对女性主体建构的反思——以方桂香的小说《幻灭的天才梦》和《这种感觉你不会懂》为例

    吴彤;

    在《幻灭的天才梦》和《这种感觉你不会懂》两部现实主义作品中,方桂香就女性自我建构问题进行了反思。文中的李舒丽和龚雪晴亟欲彰显自我的价值,她们不单要摆脱对男人的依附,同时也要把自己命运的控制权紧紧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由于她们过度强调自我,陶醉于主体的自我构建,忽略了家人的主体存在方式,导致了家庭悲剧的发生。在方桂香看来,女人想要幸福,说到底不能单靠自己,她们需要和男人相濡以沫,去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所以她刻意安排了大团圆的结局,塑造出理想的男性人物形象。

    2008年05期 No.88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1K]

序与跋

新书架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