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回归十年的澳门文学

  • 解读文学澳门

    饶芃子;

    <正>我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应澳门语文学会会长胡培周先生之邀,第一次到澳门作文学交流。此后,曾多次受《澳门日报》、澳门基金会、澳门笔会、澳门中华诗词学会、澳门大学等单位的邀请,参与澳门的文学活动,认识了澳门

    2009年06期 No.95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澳门现代文学批评的检视

    张冬明;

    澳门文学批评从80年代开始具备现代性。澳门文学批评队伍在一批有较高学术素养的学者型批评家的带领下共同推进澳门文学批评向现代性高度崛起。当下的澳门文学批评呈现出三种潮流趋势,分别是为澳门文学构建澳门文学史的努力,诗歌批评领域的现代派潮流,追寻澳门文化独特性。

    2009年06期 No.95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信息场域

争鸣篇

  • 文化气根现象与新移民文学心态——兼论澳门新移民文学中的文化气根现象

    朱寿桐;许燕转;

    一个新移民文艺家,即便是"扎根"澳门再久、再深,他们的作品也难以真正对澳门社会文化实现"零距离"的表现。由于文化认同与心理、情感认同产生的机制不同,移民文人对于异地文化元根的表现总会有些隔膜,他们表现的文化可以描述为文化气根——一种与深入到泥土内部的文化元根并不一样。文化气根既彰明较著又相当浅显,这是移民文学家普遍的创作现象,对于澳门新移民文学而言,这是它的部分特色。

    2009年06期 No.95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跨文化语境与自主性写作——海外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再思考

    庄伟杰;

    在现代化尤其全球化的进程中,世界各地华文文学中"异"的文化特质、中华文化的共通性的相传承以及融合某些世界性话语等特点,仿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晴雨表。因而,对华文文学书写或称华语语系文学的追溯与再认识,对海外作家自身文化的比较参照和审视解读,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意义。如果说,在海外书写的华文文学(作品)可理解为跨疆越域的"边缘性"的华文文学,那么,从华文作家的写作立场和精神姿态来看,则应是一种跨文化语境的"自主性写作"(现象),即由作家个体甘愿主动承载的一种生命方式。华文文学中的自主性写作是相对于意识形态、政治话语和权力资本而言的。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空间,海外华文文学具有多重的意味,既体现出文化资源上的多质性,又存在着形态上的多元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华文文学的多样性和世界性乃至全球性文化特征。

    2009年06期 No.95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论坛

  • 论海外华人的“亚纪实”文学——从张爱玲《小团圆》谈起

    吴琦幸;

    在海外华人文学创作中,亚纪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从张爱玲到今天的很多华人作家,都会使用亚纪实的方式进行创作。其中既有在海外进行文学创作的素材来源以及生活局限,同时也是中外文化震荡的结果。分析这个现象,对于了解海外华文创作的现实主义特点有着全局性的意义。

    2009年06期 No.95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 海外潮人文学刍论

    翁奕波;

    语言是文学的工具,海外华文文学就是以其使用工具之文字国别来划分的。海外潮人文学作为海外华文文学大家庭的一分子,在文字国别上,选取的也主要是"用华文作为表达工具而创作的文学",但它与海外华人文学一样,并不排除用其他国别文字作为表达工具。从文化人类学的事业考察,海外潮人文学与海外华人文学注重的都是其海外华人这一创作主体,是具有中华文化传统和海外各国各地区文化特色的海外华人。而海外华文文学则不限制创作主体的人类文化种属。海外潮人文学是海外华人文学的一部分,与海外华文文学一样,都是大中华文化圈里催生出来的文学。略为区别的是,它是由一种地域范畴的人文现象——潮人文化产生的,是中华大文化圈里的潮人文化催生出来的一种"类族群文学"。

    2009年06期 No.95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新移民文学研究

  • 从原乡、异乡到世界——新移民小说中三重地理空间的跨界书写

    邹建军;王娜;

    原乡、异乡和旅行中的世界是新移民小说中三重典型的地理空间。"河流"景观凝结了深切的怀乡情感和决绝的离乡意识;异乡城市景观体现了新移民由陌生冲突到积极融入的人生体验;旅行景观说明作家往往是以跨文化视野思考人类命运的世界主义者。新移民小说由地理跨界出发走向文化跨界,而这种双重跨界正是其内在特质。

    2009年06期 No.95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台港文学研究

  • 台静农《淮南民歌集》与两淮文化风俗

    谢昭新;

    台静农曾于1924年的8月底,回故乡霍丘叶集搜集歌谣,达半年之久,搜集到当地歌谣2000多首。整理发表了167首,1970年台北东方文化书局印行的《淮南民歌集》,收113首。这些民歌充分反映了两淮风俗人情,显现楚风、楚韵,情调激越、浪漫飞旋,直抒胸臆、坦荡无羁;在艺术形式上继承了《诗经》"十五国风"的"赋、比、兴"手法,叙事与抒情兼顾,内容实在、易懂,口语生动、易记,音韵流畅、易于传唱。

    2009年06期 No.95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超然于时代的写作——论曹聚仁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随笔散文

    孙德喜;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曹聚仁随笔散文写作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无论是内地还是港台,政治气氛都十分浓厚。而作为国共两党的联系人的曹聚仁疏离政治,可以自由地往来于大陆和港台之间,仍然保持与母体文化联系,从而使他在写作上保持一定的文化优势。曹聚仁在随笔写作中重在对所游之地、所读之书的文史挖掘,显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曹聚仁以随笔散文的方式传承着民族文化的血脉,独自守望着古老而深厚的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06期 No.95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台湾现代主义诗歌的西化和民族化——以纪弦、余光中、洛夫为中心

    佘爱春;

    在台湾现代主义诗歌发展进程中,"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东方"、"西化与民族化"始终是齐头并进交织在一起的,是一个冲突博弈互补的过程,只是不同时期强调的重点不同而已,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全盘西化"或"先西化后回归"。文章以纪弦、余光中、洛夫为中心,通过分析他们的诗歌观念和创作实践,深入透析台湾现代主义诗歌的西化倾向和民族意识。

    2009年06期 No.95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史海钩沉

  • 平和长远、散中见聚:欧华文学的历史进程和现状

    黄万华;

    欧华文学分布于欧洲19个国家,有着一种文化中和的历史特质,既全身心融入世界文化海洋,又较自然地沟通于民族文化传统,表现出平和长远的文化建设的姿态。对异质文化的互补观照,对中西"第三元"文化的自觉探寻,对"灵魂的语言"和"工具的语言"的沟通,都使得欧华文学达到了很高的文学境界。

    2009年06期 No.95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文学的现场印记——《小说界》中的留学生文学

    颜敏;

    在《小说界》为我所用的传播策略中,作为期刊转型的有力武器,留学生文学在"可读性、世界性和新闻性"的视野中得到了整体凸显;它亦作为文学上海的重要表征被整合进入了海派文学传统之中,获得了继续发展的空间。但《小说界》对其定位也有随意含混的一面,与学术话语保持了一定距离,未能形成有关"留学生文学"的理性认知与整体观感。正是媒介话语在有序与无序间的张力关系,为考察文学存在的复杂流变提供了可能,《小说界》为留学生文学的研究保存了鲜活的文学现场。

    2009年06期 No.95 69-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刘荒田新作研究

  • 细品刘荒田——读《刘荒田美国小品》

    王鼎钧;

    <正>刘荒田先生的文章一向很长,在"大散文"这个名词出现以前,他已躬行实践,海外华文发表园地狭窄,他的长文源源刊出,十年不绝,吸引了多少文友的注意力,以致把他写的"小品"忽略了。最近他把"美国小品"選出176篇

    2009年06期 No.95 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日常生活中的诗意栖居——论《刘荒田美国小品》的人生哲学

    刘永丽;

    刘荒田散文小品展示出对理性化、程序化日常生活的认同。但他并不就此屈服于日常生活的枯燥、乏味。他指出,在被规范化的日常社会中发挥自由的意志,保持心灵的自在状态,这是使生命丰富、使人避免个性丧失的最好方式。用创造、用激情赋予生命以意义,让生命中的每一个看似平淡的细节都充满诗意,这是刘荒田散文中所透露出的生存哲学。

    2009年06期 No.95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马华文学研究

  • 马华女作家的马共想像

    林春美;

    "马共"长久以来是马华文学书写的敏感课题,直至1989年马共与政府达成协议结束对抗,马华文学中的马共想像间接获得初步解严,逐渐浮出马华文学的地表。一般对于以马共为题材之马华作品的讨论,多以男作家为主流。文章则试图梳理马华女作家对"马共"的认知与思考,并指出她们的想像与一般常见的(男作家)文本之异同及其意义。

    2009年06期 No.95 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 从出走台湾到回归雨林的婆罗洲之子——马华旅台作家张贵兴小说精神流变的分析

    金进;

    张贵兴的早期小说曾受到台湾文坛热捧,但其创作中的异质风格与台湾文坛创作风气是不同的。从留台生文学的青涩模仿,到不同经验的书写实践,再到自成一脉的雨林书写,他用自己的笔墨展现出自己创作生涯中的不同的艺术实践过程,后期的南洋雨林魔幻世界的书写,集合象征、寓言和历史再现于一体,展现出一位旅台马华作家对原乡书写的不懈追求。

    2009年06期 No.95 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华文文学优秀博士论文摘要

  • 泰华小诗磨坊简介

    <正>2006年7月1日,泰华诗社小诗磨坊正式成立,曾心担任召集人。小诗磨坊的成立宗旨:在固定场所举行不定期集会,藉以激励创作六行以内小诗,并讨论小诗写作的种种艺术,建立理论基础。

    2009年06期 No.9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稿约

    <正>一、本刊系专门研究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的学术刊物,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刊。本刊园地公开,热诚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及学术界新秀赐稿。二、来稿要求言之有物,主题鲜明,有独特见解;文字精炼,字数以八千到一万为宜。本刊倾

    2009年06期 No.95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砂拉越华文作家协会简介

    <正>砂拉越华文作家协会成立于1986年8月31日,宗旨在于团结砂拉越华文写作人,推动砂拉越华文文学创作与研究,促进砂拉越各民族文化交流。协会设立"李志明文学出版基金",已赞助

    2009年06期 No.95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