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名家特辑

  • 顾城的悲剧

    杨炼;

    顾城在我头脑里的形象是多面多样的,尤其是当他和谢烨的悲剧性事件发生后,在很长时间里,顾城的形象被戏剧性的死亡所覆盖,以至相当长的时间里,我想要回忆他原来的样子、言谈都很难。

    2019年02期 No.151 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冷眼看美国 深情怀故土——王性初诗歌的两个侧面

    刘登翰;

    对于美国,王性初始终未能完全融入。说到底他还是一个旁观者,一个"外来人"。就在这个"进入"而未能完全"融入"的精神空间,王性初营造着自己的艺术世界。本文总结王性初诗歌写作两个侧面是:"冷眼看美国"与"深情怀故土"。

    2019年02期 No.151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比较文学

  • 乐与罪:李泽厚刘再复与文化反思的两种路径

    涂航;

    本文以李泽厚的"乐感文化"和刘再复的"罪感文学"为题,通过重构两者之间的隐秘对话,来勾勒新时期文化反思的两种路径。在李泽厚描绘的"由巫到礼,释礼归仁"的儒学情理结构中,先秦儒学以此世之情为本体,孕育了与西方救赎文化截然不同的"乐感文化"。这种美学想象重启了五四时期的"美学代宗教"论,以感性诗意的方式呼唤文化和政治新命。同时,受巴金《随想录》之启发,刘再复以"忏悔"与"审判"为线索反思中国文学中罪感的缺失。刘著受到西洋启示宗教的原罪意识启发,思考文学如何对证历史,悼亡死者,追寻一种诗学的正义。罪感文学实质上是一种忏悔的伦理行为,通过勾勒灵魂深处的挣扎和彷徨来反思劫后生者的职责。此文将论证:对于基督教超验上帝(transcendental god)的文化想象导向了两种看似截然不同却隐隐相合的启蒙路径。

    2019年02期 No.151 2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 论北美新移民女作家的职场叙事

    丰云;

    新移民对异质文化的接纳终须经历自己母体文化的过滤和甄别才能最终融汇一体。这一历程可能会贯穿他们移民生活的始终,遍布他们移居生活的各个场景。职场是这些场景中相当重要的一个。因为职场是移民母体文化与定居地主流文化直接交接的社会空间。在新世纪以来的新移民文学中,出现了不少女作家书写的职场主题的作品,其间所呈现的文化冲突与交融,以及新移民女性个体的价值认知等都极具特色。这些作品以其富于质感的叙述,在新移民文学的文化视阈中拓出了一道新的小径,建构出不一样的意义空间。

    2019年02期 No.151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重温林涧的“后现代”——论美华文学的跨国研究

    潘雯;

    在谋求民族文化自信的今天,重温林涧教授于2004-2008年间开发的"美国华人文学跨国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很有当代意义。林涧对美国后现代文学有其独到的见解和理论,早期代表作为英语专著《柏拉图流派的情爱小说:菲尔丁、福克纳与后现代小说家》(1997)。上世纪90年代,面对美国文学界因华裔文学奠基性作家汤亭亭的作品而产生的大规模的争议,她从美国主流文学的传统和后现代小说的视野切入,突破美国"族裔研究"和"女性研究"的局限去解读汤亭亭。2004至2008年间,林涧受聘来上海启动复旦大学"世界华人文学研究中心",期间她不仅出版了英语专著《语言的铁幕:汤亭亭与美国东方主义》(2007),而且通过国际会议、主编文集与完成课题等方式提出了美国华人文学跨国研究的学科方向。她提出传统与创新、古典与当代、文学与政治、中国与美国等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命题,如今仍是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研究方向。

    2019年02期 No.151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陈映真研究

香港文学研究

  • 消费时代的香港诗意——香港新诗的特异性与可能性

    余文翰;

    本文以"消费时代"建立区间描绘上世纪70年代以降香港新诗的发展。自70年代起香港渐成文学写作中的"母体",一方面城市与文学、作家的命运彼此融汇,另一方面"我城"也开始成为作家写作、思考的命题。就香港新诗而言,它表现出了"母体"与"离散"共生的内部张力,处在诗歌自觉边缘化和强调文学的社会性的阅读与写作语境中,又在不同时期分化为"开放文本"与"返身写作"两种表意机制及写作风格。

    2019年02期 No.151 7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太虚幻境与桃源乌托邦——从梦境书写看《红楼梦》对钟晓阳《遗恨传奇》的影响

    李贵成;

    香港作家钟晓阳自幼深受《红楼梦》影响,其创作在语言风格、人物塑造、意境经营、哲理思考等方面均可见《红楼梦》的痕迹。《遗恨传奇》是钟晓阳继《停车暂借问》后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尤其体现了作家的"红楼情结"。《红楼梦》与《遗恨传奇》都在梦境叙事中蕴含深意。从叙事功能的角度而言,《红楼梦》中的"梦"具有"预言"功能,指向太虚梦幻,真假难辨,万事皆空;《遗恨传奇》中的"梦"在"预言"之外还有"救赎"的功能,指向虚空的同时,充当了现代人的精神"避难所",体现了作家对桃源乌托邦的憧憬。从文化指归的角度而言,《红楼梦》的梦境书写体现了作家女儿崇拜的性别意识和因果报应的价值观念;《遗恨传奇》在《红楼梦》女儿崇拜的基础上张扬了现代女性的主体意识,在《红楼梦》果报观的基础上渗透了现代人的虚无感和宿命感。

    2019年02期 No.151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控制”与“溢出”之间——五六十年代香港左派报刊与大陆时局的关系

    闫海田;张孝雨;

    历史的重大问题落到个人的身上,即会产生无数种"个人化"的"历史细节"。1950年代后,"统战"这样的重大国家政策,在罗孚、张千帆等这些个体生命里,无非只是为"广交友朋"提供便捷而已。事实上,"左"与"右"的划分与判断,从来都不可能是"冰冷"的铁线,即使是同一个人,其左右之矛盾亦难以分解。罗孚如此,曹聚仁如此,更何况"左右"之变化会时刻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围绕《海光文艺》、《文艺世纪》等所发生的种种个人化的历史细节,其复杂的情形所折射出的历史真相也变得复杂而难以评说。而1960年代后,大陆的左派宣传,在香港渐趋高度商业化的社会文化大环境中,也显露出非常复杂的变异情形。

    2019年02期 No.151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汉语新文学研究

  • 什么是情爱的最后“解决”——读融融长篇小说《爱情忏悔录》

    刘荒田;

    《爱情忏悔录》这一长篇虚构文本,不但形象地展现"情是何物",而且试图给中国人纠结万端的爱情提供终极性解决方案。在深刻性和超越性上,它胜过了中国大多数主题近似的小说。

    2019年02期 No.151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对话:论莫言近作的诗学价值

    张丽凤;

    莫言新作是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自我创作的进一步推进,是其"艺术辩证法"的第三个阶段"把自己当自己写、把自己当罪人写"的实践。这一实践不仅发展了莫言以往以对立姿态建构对话的努力,还在实践中以本民族文化精神为基础真正地完成了对话。莫言新作展示了其对巴赫金对话诗学的创造性借鉴,同时也是其诗学真正完成的一个标志。

    2019年02期 No.151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陈瑞琳游记散文的思想内涵

    程国君;许珍;

    陈瑞琳用游记记录自己的行旅生活、文化发现与惊诧,用散文的方式追寻自己的文化理想,书写了一篇篇精美的别具思想内涵的游记散文,深化了现代游记散文的新内涵。

    2019年02期 No.151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华文文学巡礼

  • 个人的存在与拯救——2019年1月18日在香港理工大学的演讲

    庄园;

    2019年1月18日下午,本刊常务副主编庄园在香港理工大学演讲,题目为《个人的存在与拯救——高行健小说论》。此文是演讲词,有删节。

    2019年02期 No.151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21世纪美国华裔文学硕士学位论文述评(2000-2017)

    李青;鲁修红;

    在对美国华裔文学进行重新定义和发展历史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2000-2017年的国内高校美国华裔文学340篇硕士学位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对论文的逐年发表数量、研究的作家及作品、研究范围和主题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华裔文学硕士论文研究主要以美国华裔文学为主,身份与文化研究仍占主导,但对作品的文本、叙事、文学价值等研究明显比重加大,对作家和作品研究过于集中、研究范围相对单一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针对该现状提出增强其他国别华裔文学研究,扩展作家和作品的范围和类型,提倡多维度研究文本文学价值等建议,为今后美国华裔文学的硕士学位论文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2019年02期 No.151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本刊编委欧阳昱到五邑调研采风

    江门文;

    <正>五邑华侨的历史题材,吸引着海内外历史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探究。2019年3月2日至3月6日,澳大利亚籍华裔作家欧阳昱教授到广东江门采风调研。江门诗人翦伯象、熊正红、冯桢炯、麦健华、阳帆、潭啸、麦浪等陪同其在江门市区、台山市区和一些乡镇学校、博物馆进行活动。

    2019年02期 No.151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香港作家陶然去世

    <正>香港著名作家、编辑、出版人陶然于2019年3月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香港东区医院逝世,享年76岁。陶然原名涂乃贤,广东蕉岭人,1943年出生于印度尼西亚万隆,后去到北京读书,1964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73年移居香港开始小说创作,著有长篇小说《追寻》、

    2019年02期 No.151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