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文学

海外作家谈

  • 主持人语——华语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金进;

    <正>2022年6月10日至12日,由浙江大学文学院、哈佛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浙江大学海外华人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浙江大学—哈佛大学世界文学工作坊华语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的新方向”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文学院成均苑4幢100报告厅如期举行,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其中6月11日晚上8点到11点举办了以“华语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华人作家圆桌座谈会,此次发言由浙江大学文学院金进教授、暨南大学文学院王列耀教授主持,南京大学文学院刘俊教授、美国知名

    2023年01期 No.168 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也许乌云没有银边:我对创伤书写的一点思考

    张翎;

    <正>有人问我作为一个女性作家,为什么会关注灾难创伤题材?我对自己的创作状态是不知不觉的,现在回头一看,才发觉这些年我的确写出了一些创伤题材的作品,比如关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关于中美联合抗战的《劳燕》,以及描述贫穷遗留的心理创伤的《流年物语》等。其实,在我早期的作品中,我并没有特别关注这类题材。我刚开始在海外写作发表时,正值九十年代中后期,那时国际通讯与交通都还相对落后,回一趟家很不容易。我早期的作品里

    2023年01期 No.168 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 静默中书写内心的波涛汹涌

    虹影;

    <正>已有很久没有专门做关于自己文学的演讲,谈一谈创作,或者说一下自己现在想些什么。非常感谢今天会议给了我这个机会。2020年春节,我的中国签证到期了,不能再续签,不能再待在中国了,所以我回到了英国。大家都知道,那时候是中国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我到了英国后,没想到英国的疫情紧跟着也严重起来。当时的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要求全民自我免疫。当时大家听到时,一片哗然。

    2023年01期 No.168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 时间是层厚玻璃

    陈河;

    <正>我的发言题目是《时间是层厚玻璃》。有一句话总是在我写作的时候浮现心头,记得一个希腊的诗人(埃里蒂斯)说过,“树木和石子使岁月流逝”。所以在写作中,面对时间流逝,我心里总是会有一种伤感。还有一句话叫“历史使人伤感”,我忘记是谁说的,基本是这个意思。如果在流失的岁月中发现一些闪光的碎片,内心就会感到很感动,很想把这些碎片打捞、复原起来。所以如何处理写作中的时间状态,经常是我写作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以往的写作中,我也有过一些经验,比方说《黑白电影里的城

    2023年01期 No.168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9K]
  • 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到《亲吻世界》

    周励;

    <正>我来谈谈我的创作心路,这是金进教授给我的命题作文。《曼哈顿的中国女人》获得《十月》文学奖,被评选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2020年出版的历史文化散文《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得到几十位专家学者的好评。著名评论家陈思和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认为这是海外华文文学的新突破和新标杆,

    2023年01期 No.168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 进入移民书写的陌生地

    曾晓文;

    <正>各位老师好!首先感谢第三届浙江大学、哈佛大学世界文学工作坊的组织者,尤其是金进老师举办这次活动。活动主题“华语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真是意味深长而又意义深远。我认为移民作家因为身份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形成较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并对这种意识以文学的方式进行演绎。我在此希望中文媒体、出版界、研究界也能像浙江大学、哈佛大学一样,继续关注移民作家的作品。我能受邀参加作家论坛感到十分荣幸。2021年7月的时候,我在由海外三个文学组织主办的极光系

    2023年01期 No.168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 拓宽创作主题,关注人类共同命运

    黄宗之;

    <正>在今天的“华语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交流中,我讲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作为新移民作家,我谈谈自己的文学创作主题和写作的目的;二是作为现任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的会长,我说一下自己在促进海外华文文学发展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2023年01期 No.168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 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写作者的位置

    叶周;

    <正>一个作者站在现实的土地上,他的作品可以关注现实,也可以眺望历史,不论侧重于哪一个方向,都必然加进自己的思考,加进自己对于人类命运的介入。这是我近年来在创作活动中始终思考的,我始终在历史与现实的连接中寻找自己作为作者的位置。我对于自己笔下的人生应该有所思考,不论是辨析、评判,或是质疑,只有那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我的文本存在的意义。我前几年发表在《北京文学》的中篇小说《布达佩斯奇遇》,讲述了2016年我在匈牙利首

    2023年01期 No.168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 关注人类生存困境,应是当代小说存在的理由

    陈谦;

    <正>各位文友好,疫情已经差不多三年了,很久都没有见到大家,也没有机会互相拜访。今天很高兴受老朋友金进老师的邀请来参加这个活动,有机会见到各位,能够向大家学习。我今天做一个简短的发言,谈谈我的一些感想。说起来我是从21世纪初开始写作,想来也写了相当一段时间。时光真的流转很快,现在我变成一个老作家了。这么多年来,大家经常会说,陈谦你写得太少了,又写得慢。当然跟我的天性有关,比较散漫。但是我觉得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很看重这是一个journey,是我生命

    2023年01期 No.168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 写作是对我生存想象和精神欲望的成全

    亦夫;

    <正>写作成为职业,对我而言,可以说既是偶然,也是一种必然。说是偶然,因为成为一个作家既不是我的理想,更不是当年我的职业规划。我在上中学的时候,所有科目里最喜欢的,是生物课。老师在讲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时候,说两朵颜色和形状完全不同的花朵,经过杂交以后,便会培育出颜色和形状完全不同的新品种。这当时让我觉得神奇无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对于我这样一个生活在大西北偏僻农村的少年而言,不可能听说过关于克隆的概念。但从那个时候起,我脑子里却永远都在想与之相关

    2023年01期 No.168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的沉思

    朵拉;

    <正>2020年1月23日,我们全家人从欧洲回家准备过农历新年。当我们抵达槟城机场的时候,马上就感觉到一种严阵以待的氛围。我走出机舱,发现乘客还没有走到海关就开始排队。卫生部官员问我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和座位,对照各人手上的护照。在我回家的路上,从手机上看到武汉“封城”的新闻。这一次到欧洲是荷兰邀请我过去办一个南洋风水墨画展,开幕过后,我到捷克布拉格去参加欧洲华文文学会议。虽然看到武汉“封城”的新闻,但是回到槟城家里,我仍然缺乏警戒心,照样策划“2020年第五届全球华

    2023年01期 No.168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经典重读

  • 主持人语

    张重岗;

    <正>在华文文学领域,经典化问题历来受到有识者的重视。华文文学经典谱系的形成,不仅能呈现文学的传统,对学科的发展也大有裨益。如何经典化?它注重的不只是经典本身,更是经典形成的过程。由此,转换了看问题的视角,从作品本身转移到了文本的意义生成,转移到了对文本的审美价值判断。读者的参与,也因此成为经典化的重要一环。有各种各样的文学意义生成的经典化过程。弗·雷·利维斯的《伟大的传统》,看重文学的社会使命感,为的是挽救少数派文化被大众文

    2023年01期 No.168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 在抵抗与建构之间——重析陈映真1983年的小说实践

    张冰然;

    1983年,陈映真陆续完成小说《铃铛花》《山路》的创作,在文本层面上实现其以“跨国公司”为象征的资本主义问题到以“白色恐怖”为象征的历史创伤记忆的视角转变。这一创作主题的更迭根源于1983年台湾复杂的社会情境,而绿岛旧友的出狱、南北夹击的孤立与台湾社会不知来处的历史断裂则不断催使陈映真将私记忆糅进台湾史,回到个人思想遭遇中找出新的历史要素用以完成断裂时代下的记忆置换。陈映真试图借助小说实践完成对台湾50年代历史的再叙述,在与时间的角力中重新理解台湾现代史中前后三代人的历史关联,重塑台湾与大陆共通的民族主义之“根”。也正是在这段具有原点意义的自我探寻中,陈映真在说明台湾内在于中国历史脉络进程的同时,也据此完成了其重新进入80年代的路径思考。

    2023年01期 No.168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0K]
  • “侨乡”经验书写与离散的本土维度——重读陈河小说《布偶》

    周启星;

    在整个华人离散历程中,有一种割舍不去的经验,既内嵌于、又游离于离散事实,既被裹挟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之内,又阶段性地与官方话语相颉颃,那就是近一个世纪以来,始终处于华人离散文学视野边缘的“侨乡”经验。陈河的《布偶》是目前华人文学中,极为少见的正面、集中书写“侨乡”经验的作品。《布偶》书写了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初,隐蔽在当代中国历史外沿,被宏观历史叙述所忽略的浙江温州特殊社会圈层——华侨、归侨和侨眷——的一段秘辛。陈河关注到近代西方基督教传教活动与温州侨乡之间的复杂扭结,并将叙述视点聚焦于革命和“公有化”浪潮之下的归侨、侨眷社群,书写了这一特殊群体的悲剧命运与畸形生态。

    2023年01期 No.168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2K]
  • 台湾外省人群体的历史指涉与群体困境——重读骆以军的《西夏旅馆》

    孙昭仪;

    《西夏旅馆》作为骆以军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使用了华丽的语言、繁复的意象和现代、后现代的写作手法,具有强烈的先锋性质。而作品通过历史上西夏人的流亡经验隐喻外省人的异乡漂泊经历,充满了寓言性。梦境的超现实特质使得它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此地与彼地、现实与虚构的重要方式。通过对梦境的描绘,特别是对兼具梦境形式与内容的“西夏旅馆”的创造,骆以军对台湾外省人的流亡命运进行了跨时空勾勒,对外省群体的民族、政治等身份困境进行了探寻,并试图寻找外省后代在台湾的自我定位和未来道路。

    2023年01期 No.168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8K]

新作快评·《燕食记》

  • “情”与“物”的辩证法——读葛亮《燕食记》

    郭冰茹;杨淑芬;

    《燕食记》起笔于物,落笔于情。文本以怀旧式的写作姿态复写文化记忆;以“重复叙事”的书写模式渲染出温情却克制的情感基调;以宏大历史缝隙中的日常生活,呈现个体沿着岭南饮食文化脉络生长的时代精神和情感结构。借助个体的精神成长和民间匠人的生存哲学,《燕食记》建构起一种与饮食相关的抒情诗学,诠释了“情”与“物”的辩证关系。

    2023年01期 No.168 5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 沪港并蒂结新谱,南音一曲话旧年——读葛亮的《燕食记》

    肖画;

    以粤菜、沪菜为题材的长篇小说《燕食记》是葛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书写的丰富与深化,作者再一次通过表现主人公对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坚守和创新,思考中国文化“常与变”的主题。葛亮的“物系列”小说继承了中国诗学“借物抒情”的大传统,《燕食记》在这种大传统的语境中重新演绎了“上海、香港”的双城记,以“饮食”为核心,从“技、信、义”三个层面展现中国人既朴素又长久的为人处事之道。

    2023年01期 No.168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 饮食·历史·文化——葛亮小说《燕食记》的三重维度

    李鲤;

    饮食、历史、文化构成了葛亮小说《燕食记》的三重维度。由“饮食”进入“历史”,《燕食记》以一对师徒的身世流转、离散遇合铸就香江传奇,勾连近现代中国历史,书写粤港百年沧桑变化;由食物的“常”与“变”论及文化气性,《燕食记》尽力铺陈岭南文化的开阔包容、兼收并蓄,以食物的融合写人生的和解,同时道明中国传统中“调和鼎鼐”的“和合之道”。

    2023年01期 No.168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0K]

海外研究叙录

  • 关键词:性别——英语世界中国现代文学传播文献叙录(三)

    季进;王吉;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性别议题始终是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不仅纠正了传统积存的性别迷思,发掘出被压抑的性别主体的自我意识,也摹画了繁复多元的性别对话轨迹。其中,尤以女性主义研究蔚为大观。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近代以来历史变革与文化冲击之下,女性身份和社会角色的重建,及其与国族认同、革命思潮、社会秩序之间的纠葛与缠绕。从晚清的名媛闺秀到现代新女性作家,从文学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到视觉文本中的女性角色,新女性形象不断被叙述、想象和探讨。其独特的美学风格和性别主体性已然超越了阴性/阳刚、理性/感性、主体/客体等二元对立的模式,彰显出丰富的意涵和能动性。海外女性学者独特的视角和思路也在与本土研究范式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照下显露出独到的价值。随着社会思潮和批评话语的迭代,对弱势性别群体的关注持续加强,性别空间不断松动、延展,表现出更为多元的质地,因应着强大的传统观念在当代语境下的种种衍生和变体。

    2023年01期 No.168 7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7K]

学者研究

  • 一个人的精神行旅与文化地图

    刘小新;

    <正>斯蒂芬·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说:“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一生的使命。”1980年4月,已逾不惑的刘登翰先生从群山环抱的三明回到了省会福州。20年坎坷颠沛的山区生活,让天生富有浪漫情性的诗人增添了一份岁月磨洗后的成熟沧桑。迎接他的是一个百废待兴而又充满蓬勃希望和转机的新时期,滚滚闽江奔流不息,那些如春草般星星点点冒现的新思潮、新文艺作品令人振奋,曾经饱受磨砺的边缘化人生体验所压抑潜隐的能量,终于迎来了释放奔腾的历史契

    2023年01期 No.168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3K]
  • 学术史视野中的刘登翰华文文学研究述评

    向忆秋;

    刘登翰教授毕生致力于华文文学研究,一生编著了多部著作。他领衔主编的《台湾文学史》是两岸首部呈现台湾文学丰沛全貌的通史,他主编的《香港文学史》《澳门文学概观》,前者提升了香港文学研究境界,后者是澳门文学史著述的开荒之作。他主编的《双重经验的跨域书写:20世纪美华文学史论》《过番歌文献资料辑注·福建卷》,前者是中国大陆首部“美华文学史论”,后者为华文文学“民间书写”研究疆界的拓展提供了文献。刘登翰的学术史也见证了华文文学学科发展史,他的多种文学史和华文文学理论建构,成为华文文学学科奠基性论述。他的台湾诗歌选编和研究,对草创阶段的学科意义重大,其“过番歌”文献整理和研究,乃是触摸海外华文文学“源头”的“民间”文献。

    2023年01期 No.168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6K]
  • 刘登翰学术年表

    曾莉雯;

    <正>1937年7月7日(农历)生于厦门鼓浪屿一个华侨家庭,祖藉福建省南安县码头乡刘林村(今南安市码头乡镇)。先祖自清咸丰年间过番菲律宾,代代延续,迄今已五代以上。1949年7月,毕业于厦门群惠小学。时厦门临近解放,时局混乱,不得已休学。从街边的租书摊租读大量武侠小说,眼睛因此近视,但也开始与文学结缘。

    2023年01期 No.168 9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8K]

访谈

  • 新移民题材书写再出新篇章——对陈河最新小说集《天空之镜》的访谈(上篇)

    刘艳;

    陈河最新小说集《天空之镜》共收录了5篇短篇小说:《天空之镜》《丹河峡谷》《碉堡》《寒冬停电夜》《那灯塔的光芒》。受短篇小说体量的限制,除《天空之镜》《丹河峡谷》《碉堡》三篇小说,具有比较跌宕起伏的情节甚至是有些传奇色彩外,其他两篇并没有很跌宕起伏的情节,却能写得娓娓道来,别开生面。既然小说的大部分篇章并不是以情节的曲折和险奇来取胜,这对于小说家的叙事能力,就格外是一种考验。近些年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像新世纪以前,较为集中地书写从祖国、从故土拔根而起,然后去往异域他国他乡再度艰难地落地生根这样的现实生存和文化心理转变的过程。多位海外华文文学代表性作家,都是在新世纪里,更加趋向于从中国故土故地取材、呈现出中国故事的一种写作潮流或倾向。且有著名的海外华文作家坦言,自己经历了最初的移居与移植后落地生根的苦楚,在写了很多新移民生活题材的短篇小说甚至长篇小说之后,时过境迁,笔触便更多地向其他的方面伸展。而作为海外华文文学的代表作家陈河,仍能笔耕不辍地书写海外移民生活题材,是颇有意味的现象。为此,笔者跟陈河本人作了直接的交流与访谈,试图了解他创作当中一些不为我们所熟知的方面。本访谈根据陈河本人录音整理完成。

    2023年01期 No.168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0K]

述评

  • 汇通中西,凝聚共识——“华语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的新方向”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朱钰婷;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探讨理论建构与批评实践的新方向是当前华语文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此次国际学术会议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以丰富的理论视阈,围绕环境主义、后人类主义、民族主义、文学伦理学、人类学以及学科建设等层面展开学术争鸣。二、关注创作主体的审美选择,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个人创作理念展开对话。三、聚焦于共同体叙事语境下批评实践的多向探索,从注重对不同学科学术前沿成果的借鉴,重释经典作家作品,反映当前作家创作和新作,聚焦期刊研究四个方向深入拓展批评空间。

    2023年01期 No.168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3K]
  • “回顾与前瞻:新世纪加拿大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白杨;马欣;

    新世纪以来,加拿大华文文学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其创作成绩受到研究者关注。2022年9月17日至18日,由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加拿大约克大学、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联合主办的“回顾与前瞻:新世纪加拿大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召开。与会代表围绕“跨国越界:华人流动及其书写”、“新世纪加拿大华文文学创作研究”、“新世纪加拿大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三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加拿大华文作家张翎、陈河、曾晓文参会并发表创作谈,作家与研究者面对面共同探讨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经验与发展趋势。

    2023年01期 No.168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1K]

  • 葛亮《燕食记》书影

    <正>~~

    2023年01期 No.16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程国君、陈茗主编《文学生命与燃烧的激情:周励研究资料汇编》书影

    <正>~~

    2023年01期 No.168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编后记

    蒋述卓;

    <正>三年的疫情终于在2023年1月实行新的“乙类乙管”的政策中得到缓解,人们对自由流动、经济复苏、万事重启充满了期盼,这其中也包括着学术界对线下学术交流与互动的热切期盼。这三年,学术界开了许多线上的会议,疫情挡不住学者们前行的步伐。为了加强学术界交流的现场感,2023年第1期我们着意编发了2022年举行的两场会议的综述,又在期刊首栏选择了10位海外华文作家的在线创作谈,还编发了华文文学研究者与作家的对谈,

    2023年01期 No.168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6K]
  • 本刊稿约

    本刊编辑部;

    <正>《华文文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由汕头大学主办,是我国内地首份专门发表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作品与评论的刊物。现为学术性刊物,主要刊登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本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7年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9-2020)、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2018年版)。本刊除常设“台港澳文学研究”“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美华文学研究”“欧华文学研究”“加华文学研究”“澳华文学研究”

    2023年01期 No.168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