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新生代女性英文文学的中国关系空间二重性The Duality of Space of Chinese Relationships in the English-language Literature as Written by the New Gener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 Women
王金凤
摘要(Abstract):
美国华裔新生代女性作家英文作品中的中国关系空间呈现出一种异于以往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关系空间的风貌,这与新生代作家们的思辨性思维和文化底色的自信有着重要的关系。美国华裔新生代女作家的英文作品中所展现的中国关系空间,主要涉及家庭关系、教育关系和我与“祖国”的关系。在美国华裔新生代女性作家的英文作品中,中国关系空间既是这几种社会关系相互碰触、相互对位的场所,同时也是它们相互对话、相互作用的场所。因而,无论是家庭关系中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还是教育关系中的中西教育理念关系与教育空间的关系,或是我与“祖国”的关系中的个体认知与集体记忆的关系,在历时和共时的维度上,都呈现出互抗互通的二重性特征。意识到这种二重性特征,从而在作品中立体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生成的中国关系空间的张力,正是这些作品的独特之境。
关键词(KeyWords): 美华新生代;女性作家;英文文学;关系空间;二重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9世纪以来中西文学中的异国形象研究”,项目编号:20FWWBO20
作者(Author): 王金凤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Henri Lefebvre. The Production of Space(1974), Oxford:Blackwell, 1991, p.31-33.
- (2)Michel Foucault. Power/Knowledge:Selected Interviews&Other Writings:1972-1977, New York:Pantheon Books,1980, p.45.
- (3)[法]皮埃尔·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31页。
- (4)[德]卡尔·曼海姆:《卡尔·曼海姆精粹》,徐彬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7页。
- (5)[法]罗贝尔·埃斯卡皮:《文学与社会学》,王美华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20页。
- (6)赵小琪:《台湾新世代本土诗人的中国想象》,《广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
- (7)11 16 17 Lang Samantha Chang. Inheritance, New York:W·W·Norton&Company, 2004, p.52, p.31, p.32, p.22.
- (8)(9)Mei Ng. Eating Chinese Food Naked, New York:Simon&Schuster, 1998, p.11, p.36.
- (10)Michael Slote. Moral Sentimentalism, Ethical Theory and Moral Practice, 2004(7), p.63-71.
- 12[美]马丁·L·霍夫曼:《移情与道德发展:关爱和公正的内涵》,杨韶刚等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
- 13 14 15[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田禾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8页,第24页,第24页。
- 18[英]约翰·厄里:《游客凝视》,杨慧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9页。
- 19[法]阿尔弗雷德·格罗塞:《身份认同的困境》,王鲲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3页。
- 20[英]斯图亚特·霍尔:《文化研究读本:文化身份与族裔散居》,罗钢等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11页。
- 21 Justina Chen. North of Beautiful, New York:Hachette Book Group USA, 2009, p.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