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先勇小说的图像写作On Picture-based Writings by Kenneth Pai
陈云昊;
摘要(Abstract):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可以说是一种图像写作。其图像写作,早期聚焦于固定的几个幻象,后来逐步将"图像"处理为自主运作的灵魂,从而更好地面对了其笔下"老灵魂"的塑造。在图像写作的长期实践中,白先勇不断锤炼着自己的写作技巧,并最终成就了个人风格的现代主义。这种现代主义甚至可以称之为"图像现代主义"。然而,这里的"图像"并不是指被文本描述的"语象",而是指一种精神分析学意义上的前文本的丰富的意指实践。一方面,图像写作是贯穿白先勇小说写作的一条主线;另一方面,在图像的倒映下,我们也触及了白先勇成为白先勇的精神历程。
关键词(KeyWords): 白先勇;图像;意指实践;现代主义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陈云昊;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白先勇:《台北Pastoral》,《白先勇文集第4卷:第六只手指》,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第164页。
- (2)白先勇:《冠礼》,《白先勇文集第4卷:第六只手指》,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第125页。
- (3)白先勇:《不信青春唤不回》,《白先勇文集第4卷:第六只手指》,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页。
- (4)白先勇:《殉情于艺术的人》,《白先勇文集第4卷:第六只手指》,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第121页。
- (5)[美]史蒂夫·Z.莱文著,郭立秋译:《拉康眼中的艺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56页。
- (6)白先勇:《〈现代文学〉创立的时代背景及其精神风貌》,《白先勇文集第4卷:第六只手指》,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第97页。
- (7)王汉琦:《异域的考验---L’魪tranger题名翻译之两岸译事》,《翻译论坛》2016年第1期。
- (8)夏志清:《白先勇早期的短篇小说---〈寂寞的十七岁〉代序》,白先勇《寂寞的十七岁》,远景出版社1977年版,第19页。
- (9)(10)[法]茱莉娅·克里斯蒂娃著,马新民译:《语言,这个未知的世界》,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314页;第307页。
- (11)[美]史蒂夫·Z.莱文著,郭立秋译:《拉康眼中的艺术》,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12页。
- (12)欧阳子:《〈永远的尹雪艳〉之语言与语调》,白先勇《白先勇文集第2卷:台北人》,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第219页。
- (13)欧阳子:《白先勇的小说世界---〈台北人〉之主题探讨》,《欧阳子自选集》,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2年版,第320页。
- (14)夏志清:《白先勇论》,白先勇《台北人》,作家出版社2000年版,第187页。
- (15)[法]茱莉娅·克里斯蒂娃著,赵英晖译:《克里斯蒂娃自选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译者前言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