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的人生——论黄碧云《烈佬传》的回忆叙述Living on the Edge: On the Reminiscent Narrative of Children of Darkness by Wong Bik-wan
李仕芬;
摘要(Abstract):
香港作家黄碧云花了多年时间搜集数资料,写成了以吸毒者为题材的《烈佬传》。小说处处流露对隐于黑暗的小人物的关爱。本文从用心写作说起,指出作者如何努力尝试走入他们的世界。为了更真实地演绎这些人的故事,让他们可自我发声,她更一改以往暴烈血腥的创作风格特色。第一人称的回忆叙事,平淡的演绎,简浅的句子,广东口语的夹杂等,均可说是为了实践这种创作理念而运用的艺术表达手法。此外,男主角虽处于社会边缘角落,却无碍作者表述其中的人情世界。
关键词(KeyWords): 黄碧云;香港女作家;《烈佬传》;回忆叙述;广东口语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李仕芬;
Email:
DOI: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黄碧云:《烈佬传》,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13年版,第1-199页。
- (2)(4)黄碧云:《过誉》,《明报周刊》第1587期,1999年4月10日,第152页。
- (3)董启章曾指出黄碧云小说的内容,让人觉得“惊慄”、“不忍卒读”。刘绍铭则指出黄碧云笔下的世界“很可怕”。董启章编:《笔记黄碧云》,《说书人---阅读与评论合集》,香港:香江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版,第201页。刘绍铭:《写作以疗伤的小女子---读黄碧云小说〈失城〉》,黄碧云《十二女色》,台北:麦田出版2000年版,第258页。
- (5)Sau-ling C.Wong“Circuits/Cycles of Desire:Buddhism,Diaspora Theory,and Identity Politics in Russell Leong’s Phoenix Eyes,”New Asian American Writers and News from UK,Italy and Asia:Literature and the Visual Arts,ed.Lina Unal(iSun Moon Lake Telematic,2006)E.Book.
- (6)参黄碧云的演讲内容。黄碧云:“第十二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获奖作品导读会:小说组双年奖获奖作品:《烈佬传》”,第十届香港文学节,香港中央图书馆,2014年6月29日。
- (7)黄碧云:《烈女图》,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版,第1-264页。
- (8)Alain Robbe-Grillet,Fora New Novel:Essays on Fiction,trans.Richard Howard(New York:Grove,1965)158.
- (9)黄碧云:《烈佬传》,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13年版,封底页。
- (10)白先勇:《孽子》,台北:允晨文化出版1990年版,第1-409页。
- (11)两书作者均对自己的创作初衷有相类见解。《孽子》扉页上的题词为:“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依归的孩子们”。《烈佬传》封底页上亦这样交代:“如果有一个全知并且慈悲的,微物之神,他所见的这一群人,都是黑暗中的孩子。”
- (12)Alain Robbe-Grillet,Fora New Novel:Essays on Fiction,trans.Richard Howard(New York:Grove,1965)161.
- (13)《文学的权力与自由精灵的怀怀疑与否定》(黄碧云得奖感言),此文收于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为“第五届红楼梦奖”编制之小册子2014年版,第7页。
- (14)黄碧云:《言语无用沉默可伤》(红楼梦奖得奖感言),载于2014年7月21日《明报》,版D4。
- (15)文洁华之发言内容参以下讲座数资料。黄碧云、陈豪柱、邓树荣、文洁华:《无火之烈:说黄碧云的〈烈佬传〉》,第五届红楼梦奖公开讲座,香港浸会大学,2014年9月22日。
- (16)Dan P.Mc Adams,The Redemptive Self:Stories Americans Live by(New York:Oxford UP,2013)58.
- (17)邓树荣、卢伟力等人的发言参以下讲座资料。黄碧云、陈豪柱、邓树荣、文洁华:《无火之烈:说黄碧云的〈烈佬传〉》,第五届红楼梦奖公开讲座,香港浸会大学,2014年9月22日。
- (18)Trinh T.Minh-Ha,Woman,Native,Other:Writing Postcoloniality and Feminis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9)8-9.
- (19)黄碧云曾在讲座中这样表示。黄碧云、张达明:《〈烈佬传〉的写与不写》,第五届红楼梦奖公开讲座,香港中央图书馆,2014年9月20日。
- (20)Mary Slowik“,When the Ghosts Speak:Oral and Written Narrative Forms in Maxine Hong Kingston’s China Men,”Melus,Vol.19,No.1(Spring,1994)3.
- (21)《扬眉女子》是黄碧云出版于八十年代的散文集。她在扉页中以“寻找扬眉的意义”作为全书自序的题目。黄碧云:《扬眉女子》,香港:博益1987年版,第1-197页。
- (22)微喜是黄碧云小说《微喜重行》的女主角。一贯以来,黄碧云喜于不同小说中重复使用角色的名字。黄碧云:《微喜重行》,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14年版,第3-380页。
- (23)William Lowell Randall,The Stories We Are:An Essay on Self-Creation(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1995)98-99.
- (24)黄碧云在演讲中曾这样说明。黄碧云:“第十二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获奖作品导读会:小说组双年奖获奖作品:《烈佬传》”,第十届香港文学节,香港中央图书馆,2014年6月29日。
- (25)黄碧云的演讲发言内容。董启章、黄碧云:《默想生活,文学与精神世界》,香港书展讲座,香港会议展览中心,2014年7月20日。
- (26)热拉尔·热奈特着,王文融译:《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6页。
- (27)Leon Surmelian,Techniques of Fiction Writing,Measure and Madness(New York:Doubleday,1969)66-68.
- (28)Jaber F.Gubrium,and James A.Holstein,Analyzing Narrative Reality(London:Sage,2009)5.
- (29)Clifford Robe Shaw,The Jack-Roller:ADelinquent Boy's Own Story(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1966)3-13.
- (30)参黄碧云的演讲内容。黄碧云:“第十二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获奖作品导读会:小说组双年奖获奖作品:《烈佬传》”,第十届香港文学节,香港中央图书馆,2014年6月29日。
- (31)黄碧云在演讲中曾这样引述解释。黄碧云:“第十二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获奖作品导读会:小说组双年奖获奖作品:《烈佬传》”,第十届香港文学节,香港中央图书馆,2014年6月29日。
- (32)《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全唐诗》400卷,12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4552页。
- (33)新妇女协进会编:《又喊又笑---阿婆口述历史》,香港:新妇女协进会1998年版,第2-281页。
- (34)Trinh T.Minh-Ha,Woman,Native,Other:Writing Postcoloniality and Feminism(Bloomington:Indiana UP,1989)149-150.
- (35)黄念欣在论文中曾以“暴力美学”为题,探讨黄碧云的小说。黄念欣:《黄碧云小说中的“暴力美学”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硕士论文1999年版,第1-184页。
- (36)黄碧云在演讲中曾这样表述。黄碧云:“第十二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获奖作品导读会:小说组双年奖获奖作品:《烈佬传》”,第十届香港文学节,香港中央图书馆,2014年6月29日。
- (37)李旭:《周作人散文“平淡”风格的文体学分析》,《广东社会科学》1997年4期,第110页。
- (38)黄碧云:《沉默·暗哑·微小》,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4年版,第1-252页。
- (39)梁文道:《为什么黄碧云这么难懂》,《梁文道文集:香港杂评》,http://www.commentshk.com/2004/07/blog-post_16.html,2014年9月12日。
- (40)汪涌豪指出:“平淡,是指称一种素朴自然、平和淡远,无涉于刻意雕造的艺术风格和境界”。汪涌豪:《范畴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25页。
- (41)黄碧云曾指出沉默的“重量”,认为一旦言语,便无法完成震慑人的使命。董启章、黄碧云:《默想生活,文学与精神世界》,香港书展讲座,香港会议展览中心,2014年7月20日。
- (42)黄碧云、张达明:《〈烈佬传〉的写与不写》,第五届红楼梦奖公开讲座,香港中央图书馆,2014年9月20日。
- (43)汪曾祺:《细节的真实---习剧札记》,《汪曾祺全集》(散文卷),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18-419页。
- (44)黄碧云:《失城》,《温柔与暴烈》,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4年版,第188页。
- (45)黄碧云:《烈女图》,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版,第3-4页。
- (46)David Lodge,The Art of Fiction(London:Secker&Warburg,1992)5.
- (47)黄子平为第十五届红楼梦奖之决审委员。引述段落为“决审委员评语节录”,见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为“第五届红楼梦奖”编制之小册子2014年版,第4页。
- (48)陈豪柱:《黑夜过后--更生服务系列》,香港:超媒体有限公司2007年版,第162-196页。
- (49)黄碧云不止一次在演讲中这样说明。黄碧云:“第十二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获奖作品导读会:小说组双年奖获奖作品:《烈佬传》”,第十届香港文学节,香港中央图书馆,2014年6月29日。黄碧云、陈豪柱、邓树荣、文洁华:“无火之烈:说黄碧云的《烈佬传》”,第五届红楼梦奖公开讲座,香港浸会大学,2014年9月22日。
- (50)“重要他者”(Significant Other)的概念参以下论文。Joseph Woelfel,and Archibald O.Haller“,Significant Others,the Self-Reflexive Act and the Attitude Formation Process,”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36,No.1(Feb.,1971)74-87.
- (51)Travis Hawk“,Self-Concepts of the Socially Disadvantaged,”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Vol.67,No.4(Jan.,1967)203.
- (52)黄碧云在一演讲中也曾这样说明王天瑞的形象。黄碧云、张达明:《〈烈佬传〉的写与不写》,第五届红楼梦奖公开讲座,香港中央图书馆,2014年9月20日。
- (53)Travis Hawk“,Self-Concepts of the Socially Disadvantaged,”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Vol.67,No.4(Jan.,1967)203.
- (54)巴赫金着,晓河等译:《巴赫金全集》四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 (55)Dan P.Mc Adams,The Redemptive Self:Stories Americans Live by(New York:Oxford UP,2013)55.
- (56)Erik H.Erikson,Identity and the Life Cycle:Selected Papers(New York:International UP,1959)88-94.
- (57)徐向群:《吸毒行为及其控制的社会学分析》,《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1999年第6期。
- (58)黄碧云:《杜祭文》,叶辉、马家辉编,《活在书堆下---我们怀念罗志华》,香港:花千树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38页。
- (59)梅传强:《论吸毒的心理演变及其矫治对策》,《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4期。
- (60)黄碧云:《言语无用沉默可伤》(红楼梦奖得奖感言),载于2014年7月21日《明报》,版D4。
- (61)Oliver Sacks,The Man Who Mistook His Wife for a Hat and Other Clinical Tales(New York:Touchstone,1998)110-111.
- (62)Travis Hawk“,Self-Concepts of the Socially Disadvantaged,”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Vol.67,No.4(Jan.,1967)202.
- (63)黄碧云在演讲中曾这样表达。黄碧云:“第十二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获奖作品导读会:小说组双年奖获奖作品:《烈佬传》”,第十届香港文学节,香港中央图书馆,2014年6月29日。
- (64)Charles Horton Cooley,Human Nature and the Social Orde(r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922)183-185.